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瞿嫦虹 长沙报道
“吃火锅必拉肚子、出差旅行必便秘、情绪一紧张就肠胃翻滚……” 近年来,“玻璃肠”一词在网络上走红,成为许多人自嘲的标签,也生动描绘了现代人肠道敏感、易受损的状况。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被誉为“第二大脑”,它不仅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参与免疫调节和情绪管理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关注肠道健康对维护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来临之际,我们探讨是什么让现代人的肠道变得如此脆弱,以及如何科学守护这道“健康防线”。谷医堂旗下华务星辰医学检验实验室医生徐婷提醒,要重视肠道菌群的作用。
华务星辰医学检验实验室。
“玻璃肠” 背后的隐形推手:肠道菌群失衡
徐婷介绍,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在健康状态下,人体与这些微生物保持着互惠互利的平衡。然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患病风险就会增加。
现代人常见的高糖饮食、熬夜、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生活习惯,都在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玻璃肠”现象正是肠道菌群失衡的典型表现。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屏障受损、肠道蠕动异常、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玻璃肠”相关症状。此外,“玻璃肠”通常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其特征是肠道对刺激的高度敏感性,表现为排便异常、腹胀排气频繁、排便不适,以及对饮食和环境的敏感。
徐婷提醒,“玻璃肠”是肠道菌群向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若长期忽视,可能会增加炎症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风险。
告别“玻璃肠”,从读懂菌群开始
徐婷指出,借助精准检测、科学干预和合理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玻璃肠”状况。
由于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状况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精确了解自身的菌群情况。肠道菌群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平台对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解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相对丰度。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辅助依据,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肠道健康解决方案,例如饮食调整、益生菌补充等。徐婷特别提到,借助现代检测技术,肠道菌群检测在家中就能轻松完成。
“玻璃肠”现象反映出现代人“重治疗、轻预防”的健康误区。当肠道通过腹泻、便秘或脆弱不耐受发出警报时,身体已经敲响了亚健康的警钟。我们应该关注身体的深层需求,及时调整饮食、作息和情绪等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菌群情况,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精准干预,而不是等到肠道疾病爆发后再被动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瞿嫦虹
编辑:李香枝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