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御寒湿,内防郁火——谷医堂黎志清医生谈小雪节气中医养生的“内外兼防”之道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刘艳芳 2025-11-22 10:08:57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marked.png

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视频面诊中。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2日讯(通讯员 何翼)小雪节气,天地间寒气渐盛,阳气潜藏。此时正是人体养精蓄锐、为来年健康奠基的关键时期。然而,冬季气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家应如何顺应自然,科学养生?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指出,小雪时节的养生之道,关键在于把握“外防”与“内防”两大核心,即外御寒湿邪气,内防气郁火生。

外防:固护阳气,御寒邪于外

黎志清表示,冬季的“外防”首要任务是抵御寒邪与湿邪的侵袭,核心在于固护人体的阳气和体表的卫外之气。

在起居方面,应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的潜藏与阴精的积蓄。他强调,头颈部、背部、腹部和足部是人体最易受风寒侵袭的薄弱环节,外出时务必做好保暖,戴好帽子和围巾。每晚用温热水泡脚,并按摩脚底涌泉穴,是简单有效的驱寒助阳方法。

在饮食调养上,可适当进食温润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桂圆、生姜等,以温中散寒,滋养阳气。但黎医生特别提醒,此时进补宜“缓”不宜“急”,切忌盲目大补或过食燥热之品,以免“虚不受补”,反而引发内热。

运动方面,不宜进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以免阳气随津液外泄。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达到身体微微发热的程度最为适宜。

内防:调和气血,清隐患于内

相较于有形的“外防”,黎志清认为,无形的“内防”更需引起重视。冬季阳气内收,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加之日照减短,容易导致机体内部气血阴阳失衡,主要体现为“气郁”和“虚火”。

“许多人在冬季感到情绪低落、烦闷、精力不济,这往往是气机郁滞的表现。”黎医生解释,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他建议,要主动调摄情志,在天气晴好时多晒晒太阳,特别是背部,以助生发人体阳气;多听舒缓音乐,多与亲友交流,保持心态平和。必要时,可饮用玫瑰花、佛手等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代茶饮,或咨询专业医生,使用相应的中药膏方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现代人冬季长时间处于暖气、空调营造的燥热环境中,加之喜好温补辛辣饮食,极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便秘等“上火”症状。对此,黎医生指出,此时切忌盲目服用寒凉药物清火,而应采取“滋阴降火”的策略,使阴液充足,虚火才能得以收敛。日常可多食用银耳、百合、雪梨、山药等滋阴之物。对于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如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中成药,或定制汤剂,以达到“引火归元”的平衡状态。

黎志清医生最后总结道,小雪养生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贵在“外御寒湿,内防郁火”。对外,要为身体构建一道温暖的屏障;对内,则需悉心调和气血,保持心境开朗,涵养阴液。唯有内外兼顾,方能安稳度过寒冬,为健康积蓄充沛的能量。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刘艳芳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content/646955/66/154502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