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通讯员 何翼)昼夜均分,秋色正中。秋分时节,天地阴阳趋于平衡,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表示,“收”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人体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
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黎志清医生指出,秋分作为真正进入秋季的节气,人体养生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在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需围绕“养收”这一原则展开。为此,他提出了秋分时节的“六收”养生法。
一、“收”神:敛神静志,心平气和
秋主肃降,万物趋于容平。养生首在收神,以避免秋季萧条之气影响情绪。此时应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静坐、阅读等方式保持心境平和,从而达到《素问》中所倡导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的境界。
二、“收”津:防燥护阴,润养为先
秋分后燥邪当令,易耗伤津液,引发口鼻干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饮食上应多选择滋润之品,如梨、百合、银耳、山药、蜂蜜等。黎志清医生提醒,勿过食辛辣发散之物,可适当饮用沙参、麦冬、石斛等配伍的养生茶,以助滋阴润肺,收敛津液。
三、“收”阳:保暖胃腹,勿令寒侵
虽言“春捂秋冻”,但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阳气渐收,需注意保护人体阳气,尤其应做好腹部、背部及关节的保暖。夜间睡眠需关窗盖被,白天可适当晒太阳。饮食上可适量摄入糯米、南瓜、红枣等温性食物,为冬季阳气潜藏打好基础。
四、“收”动:缓形敛汗,不宜过泄
运动养生也应契合“收”的原则,不宜进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平缓项目,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气温适宜的清晨或傍晚,避免受凉。
五、“收”味:少辛增酸,以助肝气
饮食需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之效,能帮助收敛肺气,顺应秋收之道。可适量食用葡萄、石榴、柚子、山楂等酸味水果,同时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味食物的摄入。
六、“收”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起居应顺应自然界“阴长阳消”的规律,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收藏,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规律作息不仅能缓解秋乏,还可增强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秋分时节养生,重在把握“收”字精髓。通过收神、收津、收阳、收动、收味、收息,多维度践行中医养生智慧,方能恰如其“分”,安然度秋,为健康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李香枝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