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爱牙日:中医提醒从“齿”开始,守护生命之根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王媛媛 2025-09-22 10:18:5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何翼 长沙报道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牙齿,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不仅承担着咀嚼食物、辅助发音、维持面部形态和协调咬合关系的重要功能,更是中医观察身体健康状况的“窗口”。

《黄帝内经》有云:“齿为骨之余”,揭示出牙齿与骨骼、肾脏的密切关联。中医认为“肾主骨”,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近日,我们采访到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听他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了解如何通过传统方法实现真正的“根本护齿”。

图片1.png

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

齿为肾之标,察齿可知全身健康

黎志清医生指出,中医历来重视牙齿与肾气的关系。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进一步阐释:“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强调牙齿的健康源于肾精滋养,肾气充足,则齿固骨强;肾气亏虚,则齿摇发落。此外,牙齿与牙龈的状态也反映脾胃功能和气血盛衰。

牙齿稀疏、齿根外露:可能为肾气不足,常伴牙龈淡白、出血或早衰脱落,提示需关注肾健康。

牙龈红肿:多属胃火上炎,常见于嗜食辛辣、油腻者,或伴有胃炎、过劳等症状。若伴牙齿松动、口臭,需警惕牙周病。

牙齿松动:不仅是口腔问题,更与肾精亏损、骨质疏松甚至心血管风险相关。

中医护齿三法:叩齿、养胃、固肾

黎志清医生表示,真正的牙齿健康需从整体养生入手,并推荐以下方法:

叩齿养肾,激活生命之源。每日清晨或睡前轻叩牙齿数分钟,可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坚固牙齿,并通过肾经激发肾气。唐代孙思邈推崇“清晨叩齿三百下”,南北朝陶弘景亦因叩齿得以高龄齿坚。

养胃即护齿,清火为要。胃火上炎易致牙龈肿痛、齿早衰。饮食宜清淡,多食蔬果、粥类,可适量饮用绿茶、竹叶茶清胃热。

固肾为本,守住健康之根。避免熬夜,尤其子时应进入睡眠。平时可食黑芝麻、核桃、枸杞等滋肾填精。

黎志清医生表示,我国古人早已重视口腔卫生,如柳枝刷牙、盐水漱口等,体现中医“防重于治”的理念。如今虽有先进洁牙工具,但中医强调整体调养的智慧依然适用。从齿开始,不仅是口腔健康,更是全身健康的根本。

来源:红网

作者:何翼

编辑:王媛媛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2997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