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刘建国:仁心良术 坚守“大医精诚”三十载

来源:红网 作者:孙荣 编辑:李香枝 2025-09-12 15:41:35
时刻新闻
—分享—

9.12.pn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孙荣 长沙报道

“我虽不能保证治好每一个病人,但我能保证对每一个找到我的人都尽心尽力。”这句质朴的承诺,是刘建国行医三十余载恪守的信条。

初夏时节,一盒从娄底涟源辗转送来的杨梅,静静地躺在长沙盈康肿瘤医院刘建国医生的诊室。这份由一位肺癌患者女儿寄来的心意,不贵重,却承载着医患间最淳朴的信赖。

行医三十余载,这样的“礼物”刘建国收过许多:乡下病人送来的土鸡蛋、患者特地带来的洞庭湖竹笋……这些充满烟火气的馈赠,是他作为一名肿瘤中医,用仁心与仁术赢得的最珍贵的勋章。

那一跪:从“天下无病”到专攻肿瘤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这句古训,在刘建国身上找到了最朴素的起点。从小,他就对悬壶济世的医生充满了向往,常常模仿村里的赤脚医生,背着自制的小木箱,在田埂间扮演“小神医”。这份热爱,指引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

“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医附一进修,正如孙思邈《大医精诚》里所说的,真觉得‘天下无病可治’。”年轻的刘建国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怀信心。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遇到一位不到六十岁的肺癌晚期女患者。在医生宣布抢救无效、家属含泪签下字之后,她那两个二十多岁的儿子,突然“扑通”一声跪在病房冰冷的地上,哭着向医生们磕头,嘶喊着:“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妈!”

“那个场景,对我的震撼真的太大了。”时隔多年,刘建国依然记得当时的无力感,“两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大男人跪在地上求你,但我作为一个医生却束手无策。”

这一跪,跪碎了年轻医生的骄傲,也跪出了他攻克肿瘤的决心。他意识到,在肿瘤这个巨大的难题面前,自己所学还远远不够。从那时起,他毅然从一名中医全科医生,转向中西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与临床实践。童年那个懵懂的“小神医”,在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洗礼后,终于找到了毕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寻常药有智慧:百姓的病,用百姓的药来治

“看的大多是普通百姓的病,就要用最便宜的药,治好他们最棘手的病。”这是刘建国始终恪守的准则。在他看来,医生不能“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而应将患者视作亲人,体谅其疾苦。

“来看肿瘤的,很多家底都花得差不多了。”他深知“因病致贫”四个字的分量,因此,他的处方里,永远把患者的经济负担放在考量的重要位置。

他曾接诊一位肺癌患者,病情需要用到三慈菇这味药,但当时价格不菲,患者家庭难以长期承受。为了让治疗持续,刘建国想出一个“土办法”:将三慈菇、七叶一枝花等几味相对昂贵的抗癌草药,用打粉机磨成细粉,让患者每次只用少量冲服。“这样一来,用量降到最低,费用也大大减少,但药物的有效成分能被最大程度地吸收,疗效反而得到了保证。”如今,那位患者病情稳定,时常与他联系,言语中满是感激。

刘建国认为,治疗肿瘤,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在长沙盈康肿瘤医院的诊室里,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与患者聊天,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我常跟病人说,如今肿瘤就像高血压,虽然不能根治,但我们可以控制它,和它和平共处。”简单的话语,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患者灰暗的心。

三十载坚守:源于“大医精诚”的信仰

从青丝到华发,三十余年的行医生涯足以消磨许多热情,但刘建国却始终动力满满。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我行医的座右铭。”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倡导的医者情怀,早已融入刘建国的血脉。这份信仰,是他面对繁琐工作时的动力,也是他面对医患矛盾时的“定心丸”。

这份热爱也深深影响着他的生活。父辈“做人品德必须端正”的教导言犹在耳,如今他不仅是患者的医生,也成了邻里乡亲的“健康顾问”,甚至会在火车上即兴开一场“健康讲座”。他的微信签名常年不变:“关爱万众健康,诚信服务万众”。

三十余载的坚守,是一条漫长而平凡的道路。刘建国医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一副副寻常的方剂、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

来源:红网

作者:孙荣

编辑:李香枝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content/646943/56/152767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