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31日讯(通讯员 罗清平)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和代谢最活跃的器官,承担着500多种功能,却因其内部缺乏痛觉神经成为“沉默的器官”。肝炎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等出现肝区疼痛、皮肤黄染、腹水等明显表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谷医堂中医黎志清提醒,肝炎防治关键在于“未病先防”,尤其在夏季高温湿热环境下,更需注重中医调理。
黎志清指出,肝脏问题常通过身体其他部位发出信号:如失眠多梦、情绪失控伴胃痛、偏头痛、腹胀、晨起口干口苦、眼干红赤,女性月经不调、长斑等。而长期情绪压力、酗酒、乱用药、熬夜等不良习惯,也是损伤肝脏的“隐形杀手”。
盛夏时节是调养五脏关键期。黎志清表示,中医护肝的核心在于日常“减负”;情志调养:“怒则伤肝。”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应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社交等方式自我疏导,使肝气条达。饮食调养:均衡营养是基础。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原则。中医认为“青色入肝”,可适当多食菠菜、西兰花、芹菜等绿色食物。行为调养:限酒、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是三大支柱。成年人应保证6-8小时睡眠,“人卧则血归于肝”,静卧有利于肝脏修复。此外,散步是已有肝脏问题的人群的优选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茶饮与中药调理:日常可饮用枸杞(滋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玫瑰花(疏肝解郁)等代茶饮。若出现情志抑郁,少腹胀痛,女子乳房胀痛、痛经等明显症状时,可用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药物;若出现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等肝血不足者,可选用当归、白芍、熟地等养血补肝之品。穴位按摩与经络拍打:按揉肝经原穴太冲(足背第1、2跖骨间),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可清肝泻火;沿双腿内侧左右各轻轻拍打肝经3-5分钟,每日1-2次,可疏通肝经气血。
“治未病”理念对肝脏养护尤为重要,定期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病的关键。黎志清建议病毒性肝炎感染者、40岁以上男性、长期服药者、有肝癌家族史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脏专科体检。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
来源:红网
作者:罗清平
编辑:代宏婷 实习生 黎晟红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