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王堆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罗健 陈小平 编辑:陈晓丹 2024-08-09 12:11:13
时刻新闻
—分享—

——谨以此文献礼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五十周年

□罗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陈小平(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撼了世界,它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承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与深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厚重的文化基因与千年智慧。在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是许多医学典籍及相关实物,不仅为人们揭秘了西汉时期高超的医学成就与独特的生活风貌,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马王堆医学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见证与学术载体,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与丰富健康智慧,是连接古今和中外的桥梁。为“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挖掘和开发马王堆医学宝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值此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五十周年之际,重温马王堆医学文献倍感使命重大。我们秉持高度的历史自觉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放包容的姿态对马王堆医学的价值体系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尊古传智、焕发生机,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新力量,为人类文明增创新辉煌。

一、马王堆医学的历史文献价值

马王堆医学文献的出土,对中国古代医学乃至世界医学史都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古代医学史的空白,丰富了医学知识库,还为医学史的研究、医学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我国大量中医古籍的出土为人们认识古代医疗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马王堆医书作为珍贵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马王堆医学见证了我国古代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经考证,马王堆墓葬时间确定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由此断定,马王堆医书的成书时间定早于这一时间节点。后据分析,其成书年代大致可追溯到西汉初期甚至是更早的先秦时期。鉴于医书既没有传世文献屡经传抄刊刻造成的讹误,更没有后人有意增删改写之弊,故比传世文献更真实可靠。因此,马王堆医学为研究我国周、秦及西汉时期医学发展的历史与规律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医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人们可以清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脉络,从而极大增强对其发展历史的认知。

马王堆医书填补了我国古代医学史诸多空白

马王堆医学文献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秦汉时期医学实践情况的不足。作为实物证据,马王堆医书与相关文物(如中草药、香囊、药枕及熏炉等)相互印证,力证了中国古代医学理论并非凭空臆造,而是有着深厚实践基础和悠久历史传承。其中的古代经脉理论、诊断学、病理学及临床学、医疗手段、养生学和其他(医药文化资源),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发展脉络提供了丰富资料,为充实、改写汉代以前的医学史奠定了基础。例如,《五十二病方》的出土,填补了《内经》以来我国未有临床医学著作的空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经络学说和灸治法的医学文献。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经脉名称、循行路线等,均与《灵枢·经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灵枢·经脉》成书于马王堆文献之后,表明《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黄帝内经》的源头文献之一。

马王堆医书验证了我国古代医学的精髓与奥秘

马王堆医书蕴藏着无穷知识与智慧,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丰富的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养生理念,还深刻揭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具有深远影响。譬如,在《五十二病方》中,详细记载了内服汤药、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蒸气熏法等)以及针灸疗法等丰富多样的医学治疗手段与方剂资源,展示了古代医学在疾病治疗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马王堆医书中的不少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都被后世医学所继承与发展;还有不少在中国及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首次发现和发明的突出位置,为人类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马王堆医学的文化价值

马王堆医学不仅记录了我国古代医家的医疗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哲学、科技等多方信息,是西汉文明的缩影,承载着宏大的时代故事,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是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马王堆医学文化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记录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与辉煌成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墓出土的医书及相关文物包括中草药、香囊、药枕、熏炉等,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的实用性和普及性,还揭示了古代医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出马王堆医学文化具备的天人相应的深刻认识。这是中华民族早期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生动典型

马王堆医学发端于楚国时期的长沙。自古,这里就属于水乡泽国,鱼稻之地,由此造就了马王堆医学独特的重阴养生思想。其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方法充分呈现了我国历史上“文景盛世”时期健康养生文化的真迹与真象,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保存了一个极为难得而生动的地域文化典型。因此,马王堆医学文化是最正宗、最可考究、最具代表性的中华养生文化的根和源,为中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鲜资料,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发现,马王堆医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医学范畴,其中还杂糅了先秦道家、儒家等修身养生思想。这些修身养生思想协同具体的养生方法,二者综合发展,共同促进了马王堆医学的传承发展。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驱动力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优秀的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价值,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记录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与辉煌成就。通过对马王堆医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互鉴。我们可以更加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马王堆医学的研究不仅限于中医药学领域,还涉及到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可以促进中西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与中医药国际推广机构与国际学术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推动马王堆医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应用,可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团体、海外华人华侨力量,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宣教活动,引导国外民众准确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理论和技术优势,可以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发展,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马王堆医学的学术价值

马王堆医学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仅因为马王堆是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更因为它们在中医理论、临床实践、药物学、养生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涉及古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进步,为我们深入探索马王堆医学的学术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雏形

关于阴阳五行学说。《十问》记载,“尔察天地之情,阴阳为正,万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食阴拟阳,稽于神明”,强调用阴阳学说解释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十一脉灸经》和《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太阴”“太阳”等脉名;《却谷食气》和《导引图》将阴、阳二词用于各种有益及有害空气的命名;《养生方》则提出了“合阴阳”的养生法则……说明在马王堆古医书中,阴阳学说已经有所体现。然而,在马王堆医书如《脉法》《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中均未能看到五行学说的痕迹,但在个别成书较晚的马王堆医书中,能看到和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充分结合的事例。譬如,《十问》中的“五声”“五味”“五音”及“五脏”“六府”等,都是构筑在五行学说基础之上的产物。

关于精气神学说。虽然马王堆医书中尚未形成完整的精、气、神系统性理论思想,但各篇都涉及到了“精”“气”“神”这些字眼,其中以《十问》的论述最为体系化,其次是《养生方》《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等篇目。《十问》指出“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形,成于无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养生方》曰“有气则产,无气则死”;《十问》云“上察于天,下播于地,能者必神,故能形解”……充分表明了马王堆医学对精、气、神的高度重视。这一智慧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人体生命力和身心健康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精、气、神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经络脏腑学说。在马王堆医书中,已经形成了经络学的早期形态。《十一脉灸经》记载了人全身有11条脉名,但其循行路线及所主病候等较《灵枢·经脉篇》中的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记述而言,甚为粗略。《五十二病方》在利用灸法、砭法及局部热熨法治疗时均未记述腧穴名称,只提到“太阴”“太阳”两个脉名,这也和在《黄帝内经》中系统的经络穴记述迴然有别。同时,在马王堆医书中,鲜见脏腑名称。虽然《五十二病方》中提到了“心”“肾”“胆”“脬”,但其中的“肾”则纯指外肾,即阴囊与睾丸,与五脏的“肾”无关;“胆”仅见于“犬胆”“黄牛胆”的药名;“脬”乃“膀胱”,“三焦”则全未出现。《十一脉灸经》及《导引图》中可见“脾”,但均为“髀”之假字,与五脏名称亦无关。《养生方》中可“肠”,但未见“大肠”“小肠”之名。《足臂十一脉灸经》只有心、肝二脏,《阴阳十一脉灸经》有心、脾、肾、胃四称,说明当时脏腑学说处于较低级阶段。此外,在《五十二病方》在《胎产书》中虽已分别记有五行名称,但一字未提到“五脏”“六府”字样。而在成书相对较晚的《十问》中,则明确记载了“五脏”“六府”二称。综上可证,马王堆医书较《黄帝内经》成书更早,为《黄帝内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丰富和积累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关于疾病名称的认知。马王堆古医书所记载的疾症名称主要见于两部《十一脉灸经》和《五十二病方》,此外,也散见于《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却谷食气》及《胎产书》等。其中,《五十二病方》记载的病名现存的有103个,所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所载尤以外科病所占比重为大。涉及内、外、妇、儿和五官科等各领域。譬如,《五十二病方》有“癫疾”“伤痉”“伤而痉”等内科病症名称;有“诸伤”包括“金伤”“刃伤”“血出”等外伤名称;有“婴儿病痫”“魆”等小儿病病……表明马王堆医书是在已知古医学文献中最早出现病名的。

关于疾病的诊断。马王堆古医书中虽尚无望、闻、问、切四诊之名,但从其所记述的临床证候来看,四种诊法均已所应用。如《五十二病方》中的“牡高肤,牝有孔”是望诊;《阴阳十一脉灸经》的“喝喝如喘”是闻诊;《脉法》乙本中通过盈与虚、滑与涩、静与动这六种三组脉象的对比来判断疾病的方法则是关于切诊的专门论述;而医书中的绝大多数症候都是问诊的结果。此外,《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还总结出了“十一脉辨证”法,这是我国最古老的辨证方法。《内经》的“十二经脉辨证”“脏腑辨证”,以及《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及后代的多种临床辨证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的。

关于疾病的治疗。在《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包括内服汤药、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蒸气熏法等)、针灸疗法和巫术祝由法(此乃原始医学的产物)等在内的大量疾病治疗方法,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医学在治疗手段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十一脉灸经》和《五十二病方》中则均有灸法的相关记载,《脉法》和《五十二病方》中还可见砭石疗法,此法被视为针法和熨法的前身。值得一提的是,在马王堆医书中未见针法,表明马王堆医书是在针法尚未被广泛应用时撰写的,也从侧面反映出针法是在砭石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和《黄帝内经》中兼述针法和灸法,针的种类已有九种不同名称和形制相比,有一定的时代距离,再次证明马王堆医书成书年代甚古。

推动了药物学、方剂学的发展

关于药物学。在马王堆医书中虽未发现药物学专著,但从所记载的医方中可以发现,其药物学成就是很突出的。首先,马王堆医书记载的药物品种名数相当丰富,共有406种,其中有接近一半不见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同时,医书对某些植物药的产地、形态、习性、采集部位、季节以及部分昆虫药的特征等作了充分描述。此外,还详细记载了药物的炮制方法,包括对新鲜药材的处理、加工、制剂等。其中,《五十二病方》对于治疗膀胱结石用的“毒革”之采制的记载即是生动例证:“以夏日至到xx,毒苗阴干,取叶、实并治,以韦(皮革)藏。用,取之。岁更取毒茧。毒茧xxx,叶异小,赤,茎叶纵(有纵贯的筋脉)者。x叶实味苦,前日至可六七日秀(结实),xxxx泽旁。”

关于方剂学。作为现知中国最古老的传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保存了远古时期传流下来的若干医方,现存可考的达283个。书中记载的“冶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凡七物,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其余各一,并以三指大撮一入杯酒中,日五六饮之……”即是早期的一种典型处方。此外,在《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述了利用复方进行加工制造药酒剂型,也是方剂学的重要成就。

开创了中医药养生理念的先河

马王堆医书中有很多关于养生保健的理论。《十问》《养生方》《杂疗方》和《导引图》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古代养生文献的内容,为人们了解古代养生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饮食生精养生。《十问》开篇即提出:“食阴(拟)阳,稽于神明。”提出:“君必食阴以为当(常),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却老复壮,曼泽有光。”《五十二病方》提出,很多疾病可“以食治之”或“以食养之”。在饮食过程中,要调配五味、合理烹制,这与之后《黄帝内经》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膳食配制原则有异曲同工之美。此外,《却谷食气》对辟谷养生进行了详尽记载,说明马王堆养生文化还十分注重饮食有节。

关于房室保精养生。《养生方》《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等均视房中养生为“天下至道”。提出在房事养生中,一是交合有则、二是以静为强、三是行房有度。如《天下至道谈》云:“贰生者食也,孙(损)生者色也,是以圣人合男女必有则也。”《十问》曰:“椄(接)阴之道,以静为强,平心如水,灵路(露)内藏,歀以玉爽(策),心毋秫(怵)荡,五音进合(答),孰短孰长……”《天下至道谈》认为,绝“不能用八益、去七孙(损)”。

关于养气安神养生。《十问》曰,“坡(彼)有央(殃),必其阴精漏泄,百脉宛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主张“和内得,云(魂)柏(魄)皇□,五臧(藏)轱白,玉色重光,寿参日月,为天地英”;提出:“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故善治气槫(抟)精者,以无征为积,精神泉益(溢),翕(吸)甘潞(露)以为积,饮榣(瑶)泉灵尊以为经,去恶好俗,神乃溜刑”……认为养气安神乃养生的最高境界。

关于导引行气养生。在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我国出土文物中历史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导引图。据记载,导引是一种通过对身形、动作以及呼吸的调整实现宁神定志、守一抱元、形神合一的养生方法。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意即古人讲究动、意、静结合,动以练形、意以调息、静以养神,通过对人体形、气、神进行锻练和调控使之三位一体,从而达到生命的良好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马王堆医书在填充、补正中医学发展空缺的同时,还为古文字学和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资料。因此,对学术界而言,系统审视马王堆医学价值不仅是造福于黎民万众的需要,更是学术传承的必然要求。

四、马王堆医学的应用价值

马王堆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文献、文化和学术价值,更在于其能够服务人类健康,造福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马王堆医学文化品牌、医学临床应用、大健康产业、文旅康养以及中医药产业海外传播等五个方面。

擦亮马王堆金字招牌,培养和打造马王堆医学文化品牌

马王堆中医药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应用价值,将马王堆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增设马王堆中医药文化讲堂,在线上建立马王堆医学网站,或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扩大马王堆医学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此提高马王堆中医药文化价值,传承马王堆医学精华,实现马王堆医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挖掘马王堆医药宝库,提升中医药临床应用水平

马王堆医学文化既是我国的中医药名片,又是世界闻名遐迩的医学名片。其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医学理论、精湛的诊疗技术和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对现代医疗实践的启示与指导上。一是丰富的马王堆医学理论。马王堆医学文献中蕴含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包含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对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可以精准把握中医的传承基因,科学揭示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推动现代医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二是精湛的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和针灸疗法的传承发展两方面。研究表明,马王堆医学中记载的一些经典方剂对现代疾病仍具有显著疗效。这些方剂的临床应用,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在《足臂十一脉灸经》等文献中系统记载的针灸疗法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对于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是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马王堆医书中提出了多种养生保健方法,如《养生方》中的“合阴阳”“调气血”“和五脏”等养生法则,《却谷食气》中强调节制饮食,《导引图》中的导引与养生、肢体锻炼与精神修养融为一体的功法等,都简单易学、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还需要开展相关临床试验,通过统计分析评估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利用马王堆品牌优势,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马王堆医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方剂书籍。医书中所记载药物共406种,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器物药、矿物药及待考药,书中涉及药物名称、炮制、剂型、剂量、形状、采收季节等内容。充分挖掘马王堆医书中所记载的药物知识,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中中药产品和养生保健品的开发与应用。一是启发现代中药产品研发。通过对马王堆医书中药材和治疗方剂的深入研究,经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和药理研究验证,包括名称、性味、功效、药效成分、用法用量等,促进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及中药制剂学等领域的发展,培育更多“青蒿素”中药产品,为大健康产业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打造马王堆医药工业产业园。充分发挥马王堆品牌效应,大力培养“古汉”系列龙头企业,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加强对马王堆汉墓中的医籍方药进行研究,开发和培养更多的“古汉养生精”的系列药品和养生保健产品,将其转化,形成生产规模,促进中医药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开发系列养生产品如中药保健品、养生茶、养生器械等,推动大健康产业中养生产品的市场拓展;借鉴马王堆医学中的养生保健思想,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风险评估等健康管理服务,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积极促进健康管理与服务创新;通过开展中医养生讲座、中医诊疗体验、中医养生旅游等活动,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此外,还要加强马王堆医学文化与大健康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医学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

丰富马王堆医学文化内涵,助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马王堆医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文化创意和文旅康养融合等产业。一是文化创意产业。马王堆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意元素。可以结合现代创意设计理念,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如影视作品、动漫游戏、养生产品等,还可以将导引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系统的健身养生操,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此外,可以推动中医药行业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模式。二是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可以在尊重古迹原貌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纪念场馆和博物馆,打造马王堆医学文化地标;还可以推动马王堆医学“+旅游”“+康养”等的跨界融合,打造马王堆中医药特色园区、文创街区、旅游度假区等综合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和产品体系,进一步释放马王堆医学产业潜能。

发挥马王堆品牌效应,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海外传播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衍生了不少医学成果,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青睐。要充分发挥马王堆医学品牌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海外传播,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医药文化。将马王堆医学文化数字化、体系化、国际化,多维度、深层次、系统化的科学阐释和展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通过制作专题纪录片和历史文献片、举办文化展览、开展线上互动、翻译相关著作、举办国际展览和论坛等多种形式展示和传播马王堆医学文化,提高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二是中医药工业产业和道地药材。充分发挥马王堆品牌效应,利用我国中医药工业产业具有种植、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成熟的显著优势,开发更多的中医药产品,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等平台进行海外传播,推动中医药工业产业和道地药材高质量走出去。三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和人才教育培养机构。依托雄厚的中医药人才和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与中医药国际推广机构与国际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合作,推动马王堆医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应用,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同。四中医药科技创新。通过中医药研究院所、试验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协同创新平台,聚力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强化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面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打造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合作基地,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走出国门。五是中医医疗机构。加强海外中医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加强海外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的优势和特点,规范开展海外临床中医药诊疗操作和海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发挥医疗联盟单位的帮扶交流作用,以此提高海外中医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水平。

总之,马王堆医学价值研究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任务。需要我们胸怀敬畏之心,坚持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转化与应用、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国际交流与学术认证等方式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贯通。同时,还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马王堆医学走向世界,为中医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罗健 陈小平

编辑:陈晓丹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content/646842/91/141712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