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8日湘西讯(通讯员 姜梦遥 杨金鑫 王芝)“19岁拿起医书,这一读就是52年。”在湘西州永顺县润雅乡润雅村,71岁的老中医张安成用半生诠释了扎根基层的坚守。近日,吉首大学药学院“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深入乡村,寻访这位从田埂走向药柜的杏林行者,聆听他悬壶济世的初心与对中医传承的深切忧虑。
田埂起步,半世行医守初心
“家里几代都是农民,当年没钱读高中,就找师傅学起了中医。”张安成的讲述从一段朴素的过往开始。19岁与中医结缘,半个多世纪的钻研与实践,让他从赤脚农民蜕变为乡邻信赖的医者。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最初是“为乡邻解除病痛”的朴素愿望,后来则升华为对博大精深中医智慧的深深敬畏。
老中医记录的病例
中医智慧:百草含智显匠心
面对满柜的药材,他如数家珍,补气养阴的黄精、清热解毒的贯众、通鼻窍的苍耳子……每一味药都承载着中医的智慧。谈起行医经历,他眼中闪着光,自豪地分享:“有时候啊,找准了症结,开一点对症的药,效果立竿见影。”这药柜里的每一味药,都凝结着“药食同源、辨证施治”的古老智慧,也是他行医多年的底气所在。
老中医张安成的药材柜。
传承之困:浮世难寻后继人
然而,谈及中医的未来,老中医的神情凝重起来。“现在愿意静下心学中医的年轻人,太少了!”他直言不讳:一方面,中医学习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坐冷板凳”的定力,而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让年轻人难以沉潜;另一方面,国家对中医执业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虽是保障,却也无形中抬高了门槛,让一些宝贵的民间经验面临失传风险。“中医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断了代,太可惜了!”他的忧虑,道出了无数传统医者的心声,也让在场的学子们深感责任重大。
薪火相传,老医托志寄青春
面对困境,老中医并非只有叹息。他坚信,中医的智慧必须发扬光大!当实践团成员表达传承决心时,老人眼中燃起希望。他热切地鼓励青年学子:“年轻人有知识、有活力,你们是中医药传承的希望。只要我还活着,你们就可以来找我学!” 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饱含一位老医者无私传授的赤诚与坚定的决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托付。
实践团成员与老中医交谈。
此行寻访,对吉首大学药学院的青年学子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责任的接力。老中医的坚守与疾呼,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将肩负起“记录者”“传播者”“创新者”的使命,用青春力量探索中医药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让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的中医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姜梦遥 杨金鑫 王芝
编辑:杨姝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