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夏日美食暗藏健康风险?这六种常见食物需警惕

来源:红网 作者:瞿嫦虹 编辑:李香枝 2025-07-08 12:26:21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过敏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已然成为困扰现代人的“隐形流行病”,并且呈现出低龄化、多样化趋势。食物过敏作为最常见的过敏类型之一,与每个人的饮食起居紧密相关,而夏日美食中潜藏的过敏风险更需引起重视。

谷医堂旗下华务星辰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徐婷医生为大家深度解析六大高风险夏日食物,并提供科学、实用的应对建议。

西瓜:果糖不耐受的 “甜蜜陷阱”

西瓜是夏日消暑必备的美食,但部分人吃完后却出现咳嗽、腹胀、腹泻等症状。徐婷指出,这并非传统认知的“脾胃虚寒”,而是果糖不耐受的表现。西瓜富含果糖,对于肠道吸收果糖能力弱的人群,未消化的果糖在肠道积累,容易引发不适。建议果糖不耐受人群选择低果糖水果,如草莓、蓝莓等,或搭配含葡萄糖的食物促进果糖代谢。

啤酒:组胺不耐受者的“饮酒雷区”

冰啤配烧烤是夏日标配,但若酒后头痛欲裂、面红耳赤甚至呼吸困难,未必是“喝多了”。徐婷介绍,啤酒、葡萄酒等含有组胺、酪胺、亚硫酸盐等成分。对于缺乏相应代谢酶的人群(如组胺不耐受者),这些物质积累可导致头痛、潮红、鼻塞、瘙痒等症状。建议此类人群可以选择低组胺精酿,或在饮酒前 30 分钟补充相关酶制剂。

绿豆汤:植物蛋白引发的“免疫误判”

清凉的绿豆汤是传统消暑佳品,但部分人喝完却出现肠道胀气、频繁嗳气等症状。徐婷解释,绿豆是优质植物蛋白来源,但部分人的免疫系统会错误识别这些蛋白质为“外敌”,启动免疫反应,进而引发炎症和不适症状。建议此类人群改饮薄荷茶、苦瓜汤、冬瓜汤等解暑降火饮品。

冰激凌:多重因素引发的“清凉隐患”

冰激凌带来清凉,但也可能带来头疼、湿疹等“小毛病”。徐婷介绍,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其超低温(常 < -18℃)刺激胃肠道,易致痉挛腹泻(尤其肠易激患者);二是所含牛奶、鸡蛋是常见过敏原;三是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剂(如苯甲酸钠、柠檬黄)也可能引发过敏或不耐受反应。建议居家自己手工制作或选择低敏配方(如燕麦奶基底)、无人工添加剂的产品。

小龙虾:高蛋白食物的“消化负担”

夏夜烧烤,小龙虾是主角,但部分人食用后出现面部红肿、腹痛等症状,这不能简单归咎于卫生问题。徐医生提醒,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过量摄入会加重消化负担,对胆囊炎、胰酶缺乏者尤其易引发胀气、反酸或腹泻。建议适量食用,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凉拌菜:高致敏性配料的“过敏风险”

爽口的凉拌菜常离不开花生、芝麻、炸黄豆等“灵魂”配料,但部分人食用后可能出现口腔刺痒、喉咙发紧等不适。徐婷介绍,花生、芝麻同属高致敏性食物,其含有的多种蛋白质易被免疫系统错误识别为威胁,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建议过敏人群在食用凉拌菜时仔细查看配料,避免接触过敏原。

专家建议:精准识别过敏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徐婷建议,要重视身体异常信号,勿以为“小毛病”而忽视,可借助专业检测机构精准识别过敏原,购买食品或外出就餐时养成细读食品标签的习惯,严重过敏者则需随身备药并确保亲友熟知急救流程。(文/瞿嫦虹)

来源:红网

作者:瞿嫦虹

编辑:李香枝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content/646941/90/151083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