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草木本心》:抒写人间草木与生命的深情对话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曹志辉 编辑:王媛媛 2025-05-28 11:47:34
时刻新闻
—分享—

翻开谭电波的诗集《草木本心》,满眼青绿,纷至沓来,仿佛在我眼前推开了一扇通往大自然的窗,药香弥漫。草木多姿,似陌上美人,清雅坚定,如诗人笔下的芩,是个笑里有清风的女子,而紫苏则低调、羞涩,又高贵、典雅。诗人以细腻而又充满哲思的笔触,以灵动的诗行,抒写了人间草木与生命的深情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谭电波的《草木本心》,以本草为密钥,拓展着汉语生态诗歌叙事的边界。

其诗智性与感性共生。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药研究员,谭电波骨子里有着中医的理性与智性,又流淌着诗人的感性。他以独特的视角,将目光投向人间草木,温柔而敏锐地描绘它们的生长瞬间、风中摇曳的姿态、雪中凋零的痕迹,以拟人手法,赋予草木灵魂与情感。

在《荷、藕与藕节》中,诗人以藕“收敛伤口”的药性,隐喻缝合时间的裂隙,藕节“节节相连”,在诗人眼里也成为生命循环往复的象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的植物药性,成为解码生态诗歌的符号。而向来被人轻视的浮萍,也被诗人赞叹为“强大到随波逐流”。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中草药在逆境中绽放的坚韧,又暗含了对生命不屈的礼赞,从中寻求自然与生命的意义。

其诗药学与诗性融合。诗人以本草为笺,将药学与诗意融合。在《卷柏,还魂草的简历》中,诗人笔下的卷柏轻盈而坚韧,“用虎掌的力量蛰伏在岩缝里翠绿,在死寂岩石上,斟酌点滴甘霖。宽松的雾,是它穿过的最朴素的衣裳”“借水重生,干枯的草团慢慢伸展,绿色,生命,灵魂终被唤醒”,凸显了其“九死还魂”的一生,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如一位穷困潦倒的旅人,阅尽沧桑后,心中还存有诗意与信念。诗人一改中医的严谨与睿智,用诗意的感性向世人呈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本草。草木之诗所揭示的,正是他从中医药学向生态诗歌的华丽转身。

诗人笔下,半边莲的花朵紫白,以“一半是草,一半是药”充满象征意义,“清热解毒”,却又苦寒,草本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成为治疗疾病的良药,更成为与人类共同应对生存困境的生命主体。诗人以草木“点亮”生存暖意,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从草木的荣枯中,感悟到生命的轮回与无常;从草木顽强生长的姿态中,领悟到执着与坚守的内涵。诗人借各种草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其诗灵性与自性生长。人间草木,各有灵性。当灵性起舞时,便是自性的苏醒之日。诗人对草木的观察与描写细致入微,展现出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与共情。诗集语言优美洗练,富有韵律与节奏感,充满灵性与温度。他以草木为媒,以诗歌为介,在喧嚣的尘世中,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聆听自然的低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合上诗集,各种草木仍在拔节生长。它们从远古的《诗经》中走来,归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以诗歌的形式跳脱开来,落入《草木本心》,可谓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人生哲学融为一体,赋予诗集更深层次的内涵,引导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我,叩问心灵,绽放生命。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曹志辉

编辑:王媛媛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