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是8个“世界流感日”。秋冬交替时节,气温骤降,流感病毒活动增强,如何有效预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日,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从中医“治未病”理念出发,解析流感防控的中医逻辑,并带来一份科学实用的“扶正固表”预防指南,助您安稳度过流感高发季。
中医核心:“扶正固表”是抵御关键
黎志清医生指出,在中医理论中,流感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感冒”,而归属于“外感病”范畴。其发病机理,核心在于人体内部“正气”与外界“时行疫毒”的博弈。若自身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病毒便易乘虚而入,引发发热、咳嗽、周身酸痛等一系列症状。因此,预防流感的根本,在于“扶正固表”——即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加固体表防御能力(固表),重点在于调养肺脾功能。
结合湖湘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智慧,黎志清医生提出以下六大预防建议,从日常细节筑牢健康防线:
一、食疗润肺,健脾益气
原则:饮食宜清淡、温热、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之物损伤脾胃。
推荐:多食百合、银耳、雪梨、白萝卜等以润肺;常备山药、红枣、小米、生姜等以健脾温中。
食疗方:日常可饮用“姜枣茶”以温中散寒,或熬制“百合杏仁粥”以润肺止咳。
二、起居有常,避寒保暖
原则:牢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尤其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建议:保护好颈部、背部和足部等易受风寒的关键部位。秋冬养生应顺应“闭藏”之性,力求“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阳气。
三、适度运动,畅通气机
原则:“动则生阳”,适度运动能激发体内阳气,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肺脾功能。
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等和缓的有氧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反而导致正气外泄。
四、情志调摄,心神安宁
原则:“忧悲伤肺”,持续的情绪压力与低落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稳定。
建议:通过静坐冥想、聆听舒缓音乐、与亲友坦诚交流等方式,及时排解压力,维护心态平和。
五、中药预防,辨证施防
出现低热、鼻塞、咽痛、乏力等流感初起症状时,应及时干预,并注意辨证分型:
风寒型(怕冷重、流清涕、无汗):可饮用生姜葱白汤(生姜3片、葱白2段、红糖适量煮水),或遵医嘱使用辛温解表类中成药。
风热型(发热重、咽痛、流黄涕):可适当食用梨汁、菊花茶,或遵医嘱使用辛凉解表类药物。
特别提醒: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或复方感冒药。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尤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六、减少接触,阻断病源
除了内在“养正气”,外在“避邪气”同样重要。
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习惯,避免用手直接揉眼、摸口鼻。
环境消毒:若家人感染,应做好隔离。可采用艾叶熏蒸或用稀释后的白醋擦拭物品表面,有助于降低环境中的病毒密度。
黎志清医生最后强调,“流感防控绝非临时应对,而需长期养护”。他呼吁公众积极践行“三分治,七分养”的中医理念,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养足正气,避开邪气,方能在秋冬时节构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文/罗清平)
来源:红网
作者:罗清平
编辑:李香枝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