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气时病五十二方》第四十一周:浮肿

来源:《节气时病五十二方》 编辑:王媛媛 2025-11-10 17:08:18
时刻新闻
—分享—

浮肿.png

节气.jpg

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将时令节气和不同体质相结合,旨在为读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指明方向。出现不适请您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本周历法解析

【2025年11月10日——2025年11月16日】

图片

本周节气:

立冬节气第一、二候。立冬第一候水始冰,第二候地始冻,此时阴气愈发凝结坚实。

运气分析:

本周的六气处于乙巳年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阴湿土;岁运是金运不及;终之运相交将开启,终之运主运为太水、客运为少土,客运与客气湿气相合,进入立冬天气逐渐从凉转寒,寒湿愈加强盛。

本周病症:浮肿。

病证分析:

脾胃健运、三焦通畅、肺通调水道、肾司气化正常,则水液能正常运转、敷布全身。受五运六气影响,本周寒湿之邪强盛,脾本恶湿,寒湿相合,脾阳不足,运化不利,寒湿流注,易发为浮肿之症。这种浮肿症状昼轻夜重,晨起时可见浮肿明显,白天随着脾阳振奋,浮肿表现可减轻或消失。平素喜食生冷、保暖不足或在寒湿环境生活工作者尤需注意。

2、中医学有关辨识

中医学理论中,浮肿是水肿病的常见症状。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溢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症的疾病,严重的还可能伴有胸腔积液、腹水等。

病机:

水肿的基本病机是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以致水液积聚,泛溢肌肤。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关键在肾。本在肾、标在肺、制在脾。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别,阳水属实,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阳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衰,脾肾阳虚,或因失治、误治,损伤脾肾,可转为阴水。

证治分类: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

临床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可兼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邪外犯,肺失通调,风遏水阻。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证

临床表现: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疮毒内陷,肺脾失调,水湿内停。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水湿浸渍证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证机概要:水湿内侵,脾阳被困,泛溢肌肤。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4)湿热壅盛证

临床表现: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

2.阴水

(1)脾阳亏虚证

临床表现: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或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证机概要:脾阳亏虚,土不制水,水湿内停。

治法:健脾温阳,行气利水。

代表方:实脾散。

(2)肾阳衰微证

临床表现: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㿠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温化失司,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3)瘀水互结证

临床表现: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或女性月经不调,经血色暗,有血块,肌肤甲错;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内结,脉道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3、调养与防治常规建议

本周高发的浮肿相当于水湿浸渍兼有脾阳亏虚型水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防治。

1.起居调养

注意保持床铺干燥,生活、工作环境潮湿者可使用除湿器,处于寒冷环境应增加衣物保暖,尤其注意保持手腕、足腕部温暖,户外骑行等运动应对腕部进行保护,避免冷风吹袭。

2.饮食调养

饮食注意寒温适宜,可适当多吃温性的食物,如生姜、花椒等。应避免生冷饮食。如果此时外感寒湿,有怕冷、发热、四肢沉重、头目昏沉等表现,可以用生姜煮姜汤服用(生姜不需要去皮),服用后应盖被子微微发汗。

3.情志调养

秋冬季节,天气进入肃杀、收藏的阶段,人体受天气影响,情绪不如春天昂扬。因此,需要有意识地调养情志,保持心性平和,不要陷入悲伤、低落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如果自觉头目昏沉,可适当运动、开窗通风。

4.运动调养

可保持平素习惯的运动,适当运动即可。如果平时有规律的运动习惯,肢体强健则脾气充实,不易受寒湿影响,脾阳也不易受损。如果精神困倦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

5.中药建议

此时浮肿,合参此时五运六气的情况建议使用生姜、茯苓皮,这两味药可助脾运化水湿,水湿除则浮肿易消。

6.穴位建议

关元穴每日进行悬灸 15 分钟,以皮肤可以耐受为宜;太溪穴、阴陵泉穴每日按揉 15 分钟,以酸胀为度。

4、现代医学的认识

浮肿,即现代医学的“水肿”,是一种症状,可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疾病,本周以肾病综合征为例进行介绍。

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疾病和不同病因、病理损伤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 30g/L)、高度水肿及高脂血症。

流行病学:

1.微小病变型肾病

男性多于女性,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 80% ~ 90%。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在我国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 30%,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见。

3.局灶性和(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4.膜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多在 50 ~ 60 岁。

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临床分型及主要表现:

1.微小病变型肾病

成人中 60 岁以上的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较为多见,约 15% 的患者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约 50% 的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血尿,约 30% 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随肾脏病变程度由轻至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3.局灶性和(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起病多隐匿,部分患者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变而来。50% ~ 75% 的患者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点,约 3/4 的患者伴血尿,部分为肉眼血尿,约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约 30% 的患者有肾功能损害。

4.膜性肾病

本病起病较隐匿,常以不明原因的水肿就诊,大量蛋白尿多见,70% ~ 8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 30% 的患者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常于发病 5 ~ 10 年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易并发血栓栓塞,肾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 ~ 50%。因此,该型患者如有突发性腰痛或腹痛,伴血尿、蛋白尿加重及肾功能不全,应考虑肾静脉血栓形成;如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应考虑肺栓塞。20% ~ 35% 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在 5 年内自然缓解;60% ~ 70% 的早期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后可达临床缓解;如病情进展,病理变化加重,则疗效较差。本病进展多缓慢,10 年肾脏存活率达到 80% ~ 90%,明显较西方国家预后好。

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4 ~ 1/3 的患者常合并上呼吸道的前驱感染病史,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50% ~ 60% 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少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其余少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常呈持续进行性发展。50% ~ 70% 的患者血清 C3 持续降低,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法:

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较大剂量时可抑制 B 细胞产生抗体,并促进抗体的分解,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反应;较小剂量时即可抑制磷脂酶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还通过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糖皮质激素对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无效。口服药常用泼尼松及泼尼松龙。

2.细胞毒性药物

细胞毒性药物对“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无效型”的患者均适用,可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的治疗药物。环磷酰胺是最常用的细胞毒性药物。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无效及糖皮质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药物有环孢素,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4.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主要用于Ⅳ型狼疮性肾炎,也可用于糖皮质激素耐药和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

5.来氟米特

不建议作为初次治疗药物,但对于烷化剂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有禁忌证或抵抗时可使用。

来源:《节气时病五十二方》

编辑:王媛媛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