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引金融活水转动产业“金钥匙”——怀化农行精准“滴灌”中医药企业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易君蓉 周勇 编辑:杨超 2025-11-17 10:33:09
时刻新闻
—分享—

(市中医药产业链办公室与中国农业银行怀化分行联合主办的“一起益企”政银企对接活动)

茯苓、黄精、山银花——这些扎根于怀化山野的中药材,如今正悄然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而为这把“金钥匙”注入转动能量的,是一股来自中国农业银行怀化分行的金融“活水”。

当前,怀化中医药产业正以“中国南方中药谷”建设为牵引,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11月11日,由怀化市中医药产业链办公室与中国农业银行怀化分行联合主办的“一起益企”政银企对接活动,在怀仁集团成功举行。会上,农业银行怀化分行现场向10家中医药企业代表集中授信,总额达3080万元,以金融之力精准“滴灌”,助力当地中医药产业破局前行、稳健发展。

金融创新:量身定制“中药材贷”

在“一起益企”政银企对接会上,怀化农行推介了其为中药材企业量身定制的“中药材贷”系列金融产品。这款信贷产品,服务对象覆盖怀化市辖内茯苓、黄精、百合、山银花、天麻等特色中药材种植户、加工户和经销商。

该产品申请简单,信用授信最高高至500万。单笔贷款最长期限可达5年,年利率最低达2.7%,切实缓解了中药材企业和农户的融资贵问题。

“我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茯苓贷’‘惠农e贷—中药材经销商贷’等专属产品,已为全县300余户中药材种植大户发放贷款超5000万元,服务茯苓加工为主的中药材加工户500余户,提供信贷资金上亿元。”怀化农行靖州支行行长陆昕昕介绍,该行金融服务已延伸至产业链的各个“神经末梢”,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和产业链整体升级。

(怀化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现场)

金融助力:授信贷款纾困解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怀化农行已为中医药产业链累计授信超10亿元,全年累放金额达2.88亿元。

在中药材产业链领域,怀化农行发放1.66亿元支持靖州茯苓小镇项目建设,涵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博世康、利农五倍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授信超千万元;并为怀化市中医医院、沅陵县中医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了融资融智服务。此外,该行还向800余户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及经销的经营业主发放线上信用贷款,累计金额已超亿元。

“十四年来,公司始终坚守‘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道路,深耕细作,带动上千户农户稳定增收。”沅陵家其药业董事长彭亚兰表示,这一路离不开农业银行怀化分行的持续支持:2021年10月,100万元贷款缓解了扩大生产的燃眉之急;2024年3月,190万元“大户贷”则为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张注入新动能,真切感受到金融伙伴的温度与力量。

靖州农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主两特”产业布局,聚焦以茯苓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加强与产业链专班的协同对接,积极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医药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切实提升全产业链各环节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政银协作:搭建产融合作桥梁

怀化市政银企对接会的成功举行,是当地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11月5日召开的怀化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市中医药产业链链长贺遵庆强调,要强化金融保障,创新信贷与保险产品,探索“政府+保险+企业”模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这些举措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会议通报了前三季度工作情况:今年1—10月,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位列全市十大产业链第二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融合作。2024年,怀化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湖南省唯一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今年9月26日,怀化又成功举办“一城一策”路演(怀化站)活动,为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搭建了精准对接平台。

同时,怀化市持续致力于搭建高效对接平台,着力疏通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难点、堵点。围绕全市“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服务重点产业与企业,怀化持续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一月一链一行”等多场融资对接活动,逐步构建并完善了助企发展、助企融资的精准服务体系。

“下阶段,农行怀化分行将紧扣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南方中药谷’和‘面向东盟的中医药集散交易中心’目标,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升级‘中药材+农行e贷+N’服务模式。”中国农业银行怀化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曾祥林表示,该行将进一步推动“一行一策、一点一色”落地见效,聚焦重点载体,赋能全链发展,助力‘怀药出海’实现进出口额突破3亿元的目标。

通过政银企深度合作,怀化市成功将金融资源引向中医药产业“良田”,切实为产业链上的经营主体纾困解难。随着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深入推进,怀化中医药产业正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正朝着“中国南方中药谷”的目标稳步迈进。(易君蓉 周勇)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易君蓉 周勇

编辑:杨超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