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气时病五十二方》第十五周:舌痛

来源:《节气时病五十二方》 编辑:王媛媛 2025-05-07 11:42:5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李聪甫学术思想研究室以中医运气理论为基础,借鉴六曜论平气的新方法,探索整体医学临床途径,建立了节气时病提醒体系,并出版《节气时病五十二方》,对乙巳年从立春到大寒的52周每周进行一次节气时病提醒,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分析,总结每周高发疾病对应的证型。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中药、中成药或代茶饮、穴位按摩等方面的建议,即“五十二方”,供读者参考,为广大读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微信图片_20250507113539.jpg

图片

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将时令节气和不同体质相结合,旨在为读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指明方向。出现不适请您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本周历法解析

【2025年5月12日——2025年5月18日】

图片

本周节气:

立夏节气第二、三候。立夏第二候蚯蚓出,第三候王瓜生。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气候湿润,对各种瓜果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运气分析:

本周处于立夏节气的后半段,气温逐渐转热。同时受到客气太阳寒水影响,气机不得宣发而容易郁滞于内,容易表现为火热内蕴诸症。

本周病症:舌痛。

病证分析:

本周处于立夏节气,火气逐渐明显,但是受到太阳寒水的影响,阳气不得外达而郁于体内,若遇到情志不遂而嗔怒;或常熬夜、压力大而伤神动火,引动火邪循经上扰舌部,容易导致舌痛等症状。老年人、围绝经期女性等阴血不足体质及青壮年等阳热较盛体质者尤须注意。

2、中医学有关辨识

中医学认为,舌痛是以舌部自发性灼热疼痛而舌体并无明显病理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引发。心开窍于舌,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肝经络舌本,肾经循喉夹舌本。故本病可见心火亢盛,脾经湿热上犯,也可见心肾不交、上热下寒,亦有肝肾阴虚、虚热上浮者,皆可致舌部灼痛,病久则可兼有血瘀证。

证治分类:

1.火热上炎证

临床表现:舌体灼痛剧烈,兼见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口苦口臭,心烦易怒,夜寐难安,便秘溲赤,舌红绛甚则起刺,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气亢盛,邪郁不达。

治法:清上泄下,解郁泻热。

代表方: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2.湿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舌体灼热疼痛,口苦口腻,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胸闷不舒,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邪缠绵,郁而化热。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蒿芩清胆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舌痛如针刺,面色晦暗或青紫,舌质暗或伴瘀点、瘀斑,舌下络脉青紫粗大迂曲,妇人可兼见经行腹痛,经血色暗或夹血块,脉弦或涩。

证机概要:气机郁滞,络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合升降散加减。

4.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舌体灼痛,兼见口疮,胸闷脘痞,心烦不宁,恶心呕吐,肠鸣矢气,大便溏泄食冷尤甚,舌红,苔腻,脉滑。

证机概要:阴阳失和,上下不达。

治法:平调寒热。

代表方:甘草泻心汤加减。

5.气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舌痛隐隐,反复发作,体倦劳累后加重,兼见神疲倦怠,气短乏力,大便稀薄,食少纳呆,舌淡红,脉虚大无力。

证机概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6.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舌体灼痛,咽干口燥,渴不多饮,兼有心烦不寐、胸胁隐痛、腰膝酸软,舌红体瘦少苔,甚则舌面光洁无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虚火内扰,煎灼津液。

治法:滋阴泻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

3、调养与防治常规建议

本周高发的舌痛属于火热上炎及阴虚火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防治。

1.情志调养

围绝经期前后的女性要注意精神的调适,避免过于激动或思虑过度,保持心情愉快,这对预防舌痛的发生、发展很重要。如果不能保持情志舒畅,会影响气机运行,使得本就郁滞的气机阻滞更加严重,导致本病的发生或加重。此外,应学会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影等,缓解焦虑的心情,避免伸舌自检的习惯。

2.起居调养

规律作息,尤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可以防止火热上炎或阴虚内热的形成。

3.饮食调养

保证饮食均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粗硬食品,宜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饮食宜清淡,不食过于辛辣的食物,少食温燥肉类食物如狗肉、羊肉、驴肉、鹅肉等;戒酒。

4.运动调养

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适宜舒缓的运动,如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

5.代茶饮建议

天冬 10g、麦冬 10g、玄参 10g,水煮代茶饮,不拘时饮,每日 1 剂,可反复冲泡。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舌痛。

5.中成药建议

一清颗粒:功效为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适用于火热上炎所致的舌痛患者。

6.穴位建议

合谷穴、曲池穴、太冲穴,睡前按揉 15 分钟,以酸胀为度。

4、现代医学的认识

舌痛是现代医学口腔溃疡、舌乳头炎、口腔单纯性疱疹、灼口综合征等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本周以灼口综合征为例进行介绍。

灼口综合征,又名灼舌痛、舌痛症、口腔感觉异常症等,是发生在舌部等口腔黏膜的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伤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

灼口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属于非器质性的灼痛,多数研究均证实了它的发病大都与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但机制尚不明确。另外,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系统性因素以及残根残冠等局部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灼口综合征与性别、年龄和绝经的明显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性激素的变化干扰口腔健康并参与症状的发生。

流行病学:

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发病率高。文献统计灼口综合征患者,40 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占半数以上,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 68.5%。

临床分型及主要表现:

本病没有分型,主要表现如下。

1.口腔颌面部表现

(1)舌或口腔黏膜灼痛症状:自感舌尖、舌缘、舌根有烧灼痛、刺痛、辣痛。有的患者有麻木感、瘙痒感,或有味觉迟钝、钝痛不适等症状。这些异常感觉多呈间断性,表浅性,轻、中度的自发性痛。疼痛出现频率较高的部位为舌根、舌尖、舌缘。此外,唇部、颊部、腭部、牙龈、前庭沟等部位也可出现灼痛症状。灼痛程度有半数以上为轻度,晨起轻、午后逐渐明显、傍晚疼痛加重,但不影响言语和进食,在工作、吃饭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疼痛可减轻甚至消失,当休息及安静时灼痛又出现。

(2)舌及口腔黏膜的色形质及功能正常,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症状,舌运动自如,触诊舌体柔软,症状与体征明显不协调,口干,可能有舌乳头萎缩、黏膜上皮充血发红、局部水肿等。

2.其他相关临床表现

(1)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围绝经期及老年性性激素生理性改变时出现。

(2)神经症: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失眠、疲乏、神经衰弱,以及精神、心理障碍,如多疑、恐癌症、癔症等。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运动神经障碍可引起舌部感觉异常,表现为针刺感和麻木感。

治疗方法:

灼口综合征的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治疗困难,临床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法。

将病情告知患者,帮助其解除紧张心理。必要时可去精神心理科就诊。引导患者调节情绪,必要时可口服谷维素。

补充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 B,或复合的多种维生素。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

疑有真菌感染时,可用抗真菌治疗。

来源:《节气时病五十二方》

编辑:王媛媛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