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李聪甫学术思想研究室以中医运气理论为基础,借鉴六曜论平气的新方法,探索整体医学临床途径,建立了节气时病提醒体系,并出版《节气时病五十二方》,对乙巳年从立春到大寒的52周每周进行一次节气时病提醒,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分析,总结每周高发疾病对应的证型。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中药、中成药或代茶饮、穴位按摩等方面的建议,即“五十二方”,供读者参考,为广大读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将时令节气和不同体质相结合,旨在为读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指明方向。出现不适请您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本周历法解析
【2025年4月28日——2025年5月4日】
本周节气:
谷雨节气第二、三候,谷雨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布谷鸟在田间鸣叫提醒人们播种,桑树上见到戴胜鸟是蚕虫将要生长的标志,都是阳气回升、生机旺盛的表现。
运气分析:
本周处于谷雨节气的中后段,气温逐渐回升,各种植物都开花结絮,病原微生物也迅速滋生,同时受到客气太阳寒水的影响,阳气难以升发,多见闷热天气,风、热、湿邪较为明显。
本周病症:鼻鼽。
病证分析:
本周处于谷雨节气中后段,气温回暖,柏树、杨树、柳树、梧桐树等都开花结絮,细小的花粉、花絮因为春风吹拂而飘散在空气中,容易被吸入鼻腔引起鼻部的不适症状,北方干燥多风的地区尤为明显。平素容易反复外感、喷嚏或有鼻炎相关病史者,以及儿童、老人等常见肺脾气虚体质者尤须注意。
2、中医学有关辨识
中医学认为,鼻鼽系禀赋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灰尘及不洁之气所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性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
病机:
鼻鼽的发生,外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内因多为肺、脾、肾虚损,脏腑功能失调。常由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袭,津液停聚所致。鼻鼽病位在肺,而本在脾肾。
证治分类:
1.肺气虚寒证
临床表现: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淡白或灰白,下鼻甲肿大光滑;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或咳嗽痰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虚弱。
证机概要:肺气虚寒,卫外不及。
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代表方:温肺止流丹加减。
2.脾气虚弱证
临床表现:鼻痒,喷嚏突发,清涕连连,鼻塞,鼻黏膜淡白,下鼻甲肿胀;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证机概要: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通窍。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3.肾阳不足证
临床表现:清涕长流,鼻痒,喷嚏频频,鼻塞,鼻黏膜苍白、肿胀;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见遗精早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阳气衰弱,水饮内停。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真武汤加减。
4.肺经伏热证
临床表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常在闷热天气发作,鼻黏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或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
证机概要:火热郁肺,鼻窍不利。
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代表方:辛夷清肺饮加减。
3、调养与防治常规建议
本周高发的鼻鼽属于肺气虚寒及脾气虚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防治。
1.隔绝变应原
本周鼻鼽的变应原主要是植物花粉和季节性真菌。建议尽量避免在早晨5 ~ 10 点这段时间外出活动,因为此时是空气中花粉扩散的高峰期。家中养花的患者在修剪花草时最好戴上口罩。香水、化妆品等容易刺激鼻腔黏膜而导致发病,也应尽量避免接触。
2.运动调养
平日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中等强度的锻炼为主,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抵抗力,减少发病,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此外,应注意避免在鼻鼽急性发作的时候锻炼身体,以免加重病情。
3.起居调养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减弱,病毒趁虚而入而发病。同时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或使用空气过滤器,避免让鼻腔太干燥。
4.饮食调养
饮食清淡、均衡、有营养。忌烟酒。鼻鼽患者对外界气体的敏感度明显增高,尤其是寒冷及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如直接或间接吸烟,吸入后会使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加重,故宜忌烟。另外,饮酒会加重湿热,对于本身湿热较重的鼻鼽患者,会加重鼻塞、鼻涕等症状。
5.中成药建议
辛芩颗粒:功效为益气固表、祛风通窍,适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者。
6.外治嗅法
可用白芷、川芎、细辛、辛夷共研细末,置瓶内,时时嗅之。
7.穴位建议
按摩足底涌泉穴至发热,并辅以按摩两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各 15 分钟,以酸胀为度。
4、现代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中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大多可参考中医学的鼻鼽辨治,本周以变应性鼻炎为例进行介绍。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的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及鼻黏膜水肿、苍白、鼻甲肥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引起本病的变应原主要为吸入性变应原,如灰尘、花粉、动物羽毛、尘蜡等,还有某些食物以及某些化学物质,或冷热、温度、紫外线等物理因素。
流行病学:
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球平均患病率在 10% ~ 25%,而且呈上升的趋势。与其他许多疾病不同的是,有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患者并不局限于某个年龄段的人群,而是各个年龄段都有。虽然发病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激素可加重变态反应。
临床分型及主要表现:
变应性鼻炎因为发病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间歇性鼻炎。
1.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花粉所致者最常见,致病花粉的种类因时因地而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多见。真菌也是另一种重要原因。此类鼻炎发病急、症状重,常有阵发性喷嚏、鼻痒,大量鼻涕和鼻塞,常伴有结膜炎,有时伴有荨麻疹和哮喘的发作。
2.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所谓常年性,是指每年症状持续在 9 个月以上,多为室内变应原如尘螨或其粪便所致。尽管症状是常年性的,但患者可在螨虫繁殖的时节加重;家里的宠物,特别是猫和狗,也是诱发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另一重要原因。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除清晨以外,喷嚏较少,很少合并结膜炎症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也可有季节性加重,很可能是患者同时对室内外变应原过敏导致的。
3.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本型是偶尔暴露于变应原,如暴露于有尘埃的储物室、书房,或暴露于有动物如猫或狗的地方突然发病,发病是间歇性的。
治疗方法:
主要介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可以口服和鼻腔局部给药,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拮抗组胺 H1受体,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可引起中枢抑制已经几乎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临床使用普遍;新一代的抗组胺药物如地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因其剂量小,疗效安全,应用渐广。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在多个层面抑制炎症。给药方式主要以喷鼻为主,局部利用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常用药物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等。不推荐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3.鼻用减充血剂
鼻用减充血剂可以结合鼻黏膜容量血管壁的肾上腺素受体 α1 和肾上腺素受体α2,缓解鼻塞,应限制时间使用,一般不超过 7 天。
4.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主要抑制亢进胆碱能神经的分泌,用于减少分泌物,对鼻痒、喷嚏无效。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
5.肥大细胞稳定剂
肥大细胞稳定剂可以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主要有色甘酸钠。
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而有效控制鼻部和眼部症状,包括孟鲁司特钠等。在控制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方面,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效,但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
来源:《节气时病五十二方》
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