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漫话中医 | 夏日来临暑难避,中医秘籍来助力

来源:中国中医 编辑:王媛媛 2025-05-26 09:46:23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1.jpg

2.jpg

端午临近,多地步入“烧烤”模式,若防护不当极易中暑。

图片

4.jpg

中医认为,中暑多由外感暑热之邪,人体正气不足所致。

图片

图片

中暑前期常表现为身热汗出、面赤气粗、胸脘痞闷等;后期多表现为口渴心烦、痰壅气粗、高热不退等。如未及时清解,易致痰热闭窍等严重病变,中医防治中暑遵循整体观念,以清热祛湿为主,益气养阴为辅。

图片

图片

饮食调理

1、绿豆百合汤

提前将100克绿豆浸泡2小时,放入干百合20克,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绿豆开花、百合软糯,再加入适量冰糖,搅拌至冰糖融化。可清热解暑、清心养神。

2、酸梅汤

取乌梅6克、山楂3克、陈皮3克、甘草2克,放入砂锅,加清水浸泡1h以上,大火煮开,转小火煮40分钟,加入冰糖后再煮10分钟,滤渣放凉即可饮用。可生津止渴,清暑开胃。

3、荷叶粥

取剪成小块的鲜荷叶120克、竹茹15克,加水煎30分钟,去渣后加入大米50克、生姜5克,共煮成稀粥。可清暑利湿,生津止呕,缓解中暑烦渴、恶心呕吐等症状。

穴位按摩

用拇指或食指按压合谷穴、内关穴、曲池穴等,每次按压1-3分钟可有效治疗中暑。

1、合谷穴

位于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即虎口处。可疏风解表、清热醒神,适合头痛、发热者。

2、内关穴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可宁心安神、止呕降逆,适合恶心、心悸者。

3、曲池穴

肘横纹拇指端,屈肘时凹陷处。可清热解表、降暑退热,适合高热、烦躁者。

刮痧通络

中医认为中暑属于“痧症”范畴,通过刮痧刺激经络,可“开腠理,透邪外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散热,缓解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

1、印堂穴

位于两眉头连线正中心。从印堂往前发际正中刮痧,至局部潮红或者有痧点为止,可调通督脉、开窍醒神,适合头晕头重的患者。

2、内关穴

位于内侧腕横纹上三横指。可采用点刮法,刮至局部酸胀或者潮红,可宁心安神、和胃降逆,适合胸闷心悸的患者。

10.jpg

来源:中国中医

编辑:王媛媛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