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我的中药喝完了,还得麻烦您再开几副。”4月15日上午,73岁的郑爹爹(化名)来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复诊。这位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已超一年的患者,在血液病科主任医师陈斌的系统诊治下,已进行了7个月中药调理,病情得到了缓解。
2024年3月,郑爹爹因持续心慌、乏力四个多月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原始细胞占比33%),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降至1.06×10⁹/L。面对医生建议的化疗治疗方案,郑爹爹有些顾虑。2024年6月,郑爹爹病情持续进展,白细胞计数进一步降至0.81×10⁹/L,且伴随重度贫血症状,需依赖输血维持生命体征。2024年7月,郑爹爹在家属陪同下来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我想试试中医。”见到陈斌,郑爹爹袒露心声,且态度坚决。全面评估老人病情后,结合望闻问切,陈斌为郑爹爹进行了中医辨证,开出了半个月的中药方剂,同时叮嘱郑爹爹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必要时继续在当地接受输血支持治疗。服药半个月后,郑爹爹的症状有所好转,按计划复诊,陈斌对中药方进行加减化裁。口服中药治疗3个月后,郑爹爹复查血红蛋白逐渐上升;4个月后,郑爹爹不再需要输血治疗。
2024年12月底,郑爹爹复查白细胞上升至2.23×10⁹/L,在未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上升至105.2g/L,他继续坚持口服中药治疗。2025年3月,郑爹爹复查骨髓穿刺,原始细胞占比下降至6%,复查白细胞波动于3×10⁹/L,血红蛋白波动于110g/L。
陈斌介绍,急性髓系白血病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疾病,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脏器浸润、代谢异常等。多数患者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高龄患者而言,身体状态限制了他们治疗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疗效,减少化疗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陈斌说,中医学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将本病归属于“急劳”“虚劳”“血证”“积聚”“痰核”“瘰疬”等范畴,该病的病位主要在骨髓,可累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病性总体为虚,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热、毒、虚、瘀等互为因果,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证型有邪盛正虚证、邪热炽盛证、气血亏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等,郑爹爹是属于邪盛正虚证,所以在给郑爹爹治疗时,是以扶正为主,同时配伍清热解毒的药物兼顾祛邪。
陈斌提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头晕乏力、脸色苍白、月经过多不止、牙龈出血不止、皮下瘀斑、发热、严重出血等。老年急性白血病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当作“老年病”来对待。因为老年人普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常见的症状如乏力、头晕等,与急性白血病早期的表现高度相似,导致患者及家属常误以为这些症状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此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本身是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当发生白血病时,机体出现的异常造血情况,易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现象。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很重,显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治疗期间的风险。因此,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对于有肿瘤放化疗病史的老年人尤其应该重视。如果出现乏力、发热、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胡梦 万凌翔
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