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丽芳:四十载仁心妙手,为乳腺健康筑起中医屏障

来源:红网 作者:葛安琪 凌洁 编辑:李香枝 2025-08-23 09:23:3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葛安琪 凌洁 长沙报道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位深受患者信赖的医者——湖南省名中医、二级教授刘丽芳。她日均接诊百余名患者,清晨七点诊室亮起的灯光,与夜晚八点伏案工作的身影,共同构成门诊楼里最动人的风景线。她开具的中药处方均价不超40元,却屡屡让远道而来的患者感受到“一剂知,二剂已”的中医魅力。从医四十载,她将一间仅有22张病床的专科,打造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用行动诠释着中医人的责任与担当。

守医德:仁心若水,坚守医者初心

“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这是刘丽芳常挂在嘴边的行医准则。1984年从医之初,她先专注于皮肤病诊疗,后因乳腺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毅然转向乳腺病诊治领域。为精进医术,她坚持“白日临证、晚上读书”,在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中不断提升诊疗水平。面对需长期服药的乳腺病患者,她始终坚持“量体裁衣”,用最经济的处方为患者减轻负担。

刘丽芳总是提前到岗,午饭也总是匆匆解决,不让病友久等,不管有多少加号患者,她都认真询问病情,提出诊疗方案。深夜里,诊室的灯光常常亮至很晚,那灯光背后,是她对患者的赤诚之心,更是对“医者仁心”的默默坚守。

精医术:医术精湛,铸就专科辉煌

“疗效就是口碑”,这句话在刘丽芳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曾有一位哺乳期妈妈患上乳管痉挛,被剧痛折磨得难以忍受,经她一剂中药诊治后,疼痛便迅速消失。新疆、海南等地的患者,也纷纷不远千里赶来求医,只因认可她“学中参西、博采众长”的诊疗方案。

2000年初,医院成立乳腺病科,刘丽芳兼任科室主任。她带领团队从22张病床起步,深耕临床、锐意进取,如今科室已拥有47张病床,年门诊量超6万人次,成功跻身“全国中医乳腺病学十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她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得5项科技进步奖及1项国家发明专利,用扎实的实力彰显了“中医自信”。

传医理:深耕钻研,传承创新中医理论

深耕中医乳腺病学领域多年,刘丽芳教授成果丰硕——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8部专著、副主编8部,为中医乳腺病诊疗理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哺乳后疼痛研究方面,她极具创新性地提出,哺乳后疼痛应分为乳头雷诺病和排乳后疼痛,且可归属中医学“乳头痹证”范畴,将阳虚寒凝、气血瘀阻定为基本病机,并详细阐述了运用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之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临证加减的诊疗思路,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方向。

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疗探索中,她的研究同样亮眼。针对该病病程缠绵、易复发,现代医学治疗常陷困境的问题,刘丽芳指出,其病机核心为肝郁化火、热毒壅滞、痰瘀互结,其中“肝气郁结”是关键诱因。据此,她系统阐述了以柴胡清肝汤为基础方的治疗思路:用柴胡疏肝解郁以阻断病源,黄芩、栀子搭配连翘、蒲公英清泻热毒,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同时,针对脓成、肿块坚硬、阴虚等不同证型,提出精准的加减方案。

在《中医乳腺病临床诊疗学》中,她以具体病例佐证:某患者曾因肉芽肿性乳腺炎接受激素治疗,却反复发作,改用她的柴胡清肝汤加减方案后,1个月红肿明显减轻,3个月肿块消散,随访1年未再复发。这种“疏肝清火、解毒散结”的治则,既契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又弥补了单纯清热解毒的短板,为该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复制的理论与实践路径,也进一步拓展了柴胡清肝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从青涩医师到全国知名的乳腺病专家,四十载从医路中,刘丽芳始终以“守医德、精医术、传医理”为标尺,在中医外科领域书写着动人篇章。她诊室里的那盏灯,不仅照亮了无数患者的康复之路,更映照着一位中医人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永恒追求。

来源:红网

作者:葛安琪 凌洁

编辑:李香枝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nograb/646942/66/152213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