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抓住这30天,为健康“贴”上保障!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开始预约啦!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 编辑:胡金贵 2025-07-01 17:42:10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一年一度的夏季养生重头戏

冬病夏治三伏贴

开启预约啦!

在等待“冬病夏治”的小伙伴们

可千万不要错过时机!

悄悄告诉大家

今年冬病夏治的种类

也比往年更多哦

除了三伏贴

还可来院进行

三伏灸、三伏刮、三伏罐

或者在家用三伏泡足方泡脚

再品上一杯乙巳养生茶

2025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10天)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这四个字是中医学当中防治疾病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当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比较充沛、体表经络当中气血比较旺盛等这些有利的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可以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和恢复。

大家都知道,夏季自然界阳气比较旺盛,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比较浮越,因此这个时候对阳虚体质的人用一些助阳的药物,就可以很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为秋冬储存阳气。人体的阳气足了,在冬天就不太容易被严寒所伤!所以,“冬病夏治”应该是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今年,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将有治未病科、儿科、妇产科、血液肿瘤科、肺病科、共同参与到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活动中来,更好地服务不同体质、不同病证人群。

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三伏贴?

1、偏于阴虚体质、湿热体质,平素易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咽喉容易疼痛、皮肤易过敏、疤痕体质的人群;

2、痰火内盛的人群;

3、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

4、对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5、高血压难以控制者;

6、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

7、孕妇。

各科室贴敷安排

治未病科

类型

成人:慢性咳喘;体虚易感;脾胃虚寒;宫寒肢冷;关节冷痛;过敏性鼻炎。

小儿:小儿咳喘;小儿体虚易感;小儿脾胃疾病。

贴敷地点

门诊1楼大厅

集中贴敷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2日

中伏:7月30日~8月1日

末伏:8月9日~8月11日

咨询电话

0736-7918108

儿 科

类型

脾系病(①号方):腹泻、厌食、腹痛、积食、消化不良等。

肺系病(②号方):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咳嗽、易感儿等。

过敏性鼻炎(③号方):反复鼻塞,流鼻涕,呼吸不畅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体虚易感(④号方):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容易被风邪感染的患儿。

贴敷地点

门诊1楼B区儿科门诊大厅

集中贴敷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2日

中伏:7月30日~8月1日

末伏:8月9日~8月11日

咨询电话

0736-7918539

妇产科

适应症

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复发性阴道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薄、月经不调、备孕调理、产后恢复等。

贴敷地点

门诊3楼B区妇产中心

集中贴敷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2日

中伏:7月30日~8月1日

末伏:8月9日~8月11日

咨询电话

0736-7893586

肺病科

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咳喘病及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反复感冒人群等。

贴敷地点

住院楼16楼肺病科一病区

集中贴敷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2日

中伏:7月30日~8月1日

末伏:8月9日~8月11日

咨询电话

0736-7918513

血液肿瘤科

适应症

临床表现易疲倦,腰膝酸软、纳食欠佳、畏寒肢冷、乏力、精神状态差、腹泻、稍活动则汗出、易感冒等症状。

贴敷地点

住院楼17楼血液肿瘤一科

集中贴敷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2日

中伏:7月30日~8月1日

末伏:8月9日~8月11日

咨询电话

13875011787(郑医生)

17752730658(王医生)

注意事项

1、贴敷前需注意饮食,禁空腹贴敷。

2、成人每次贴敷时长4-6小时,小儿每次贴敷时长为2小时,可根据个体差异适当缩短,不宜擅自延长贴敷时间。贴后2小时不洗澡。

3、贴敷期间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瘙痒及烧灼感,此为正常反应,如局部反应明显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4、饮食清淡,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如局部皮肤反应强烈,应禁食海鲜、发物等。

5、贴敷时避免空调风直吹,忌剧烈运动,防药物脱落。如有不适,请及时咨询或来院就诊。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

编辑:胡金贵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nograb/646941/83/150906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