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今年的“三伏”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你知道为什么要“夏养三伏”吗?何为“冬病”,又为何要“夏治”呢?今年的三伏时间表你知道吗?
什么是“冬病”?
每每提到三伏,就总能联想到“三伏贴”“冬病夏治”等。这里的冬病指的是什么?所谓冬病,其实是指:好发于冬天的疾病,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冻疮、风湿病、部分肾脏疾病等等。这些冬病多发于阳虚体质,且都属于寒证、虚证,中医称之为“寒邪”。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重要思想,夏季由于气温升高,自然界阳热最为彰显,尤其是三伏天,达到自然界阳热的极限,人体内阳气合于自然的阳热升腾,肌肤腠理开泄,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此时,如果进一步选用药性温热之品,选取适当穴位敷贴,则深伏的寒邪才有可能被驱散,夏季治疗冬病如同“顺风使帆”,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养三伏具体怎么“养”?
最基础的“养”当然是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要注意养阳祛湿,而进阶的“养”就要用到穴位敷贴,也就是常说的“三伏贴”。关于三伏贴,早在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就已有记载:“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这里面提到的“白芥子涂法”就是三伏贴的早期形态,经过不断演变,发展成为今天的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鼓动阳气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利用温阳的药物,制成皮肤能耐受的小药丸贴敷在人体经络上,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将阳气锁在体内,最大限度地以阳祛寒、温补阳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脏腑的抵抗力,提升对人体的耐受力。
三伏贴适合哪些人?哪些症状?
三伏贴适合所有阳气不足、正气虚弱及虚寒内盛和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并适用于部分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寒性疾病和部分儿童病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腰椎、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寒性疾病: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等;肾阳虚证:前列腺疾病、阳痿、遗精、早泄等;冲任虚寒: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儿童病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小儿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流涎等。
2024三伏时间表
6月中旬——7月14日:伏前解毒
7月15日——7月24日:初伏祛寒
7月25日——8月13日:中伏清养
8月14日——8月23日:末伏化瘀
8月24日——9月2日:伏后固本
最后,针对三伏贴的使用,像数智慧中医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1、敷贴时间:视个体情况,敷贴2—6小时。
2、敷贴期间,禁食生冷、肥甘厚腻、海鲜、牛肉、羊肉等食物。
3、敷贴期间,不要游泳、洗澡、长驻空调等低温环境(如实在难抗高温,空调温度不可太低)。
4、如因汗多,而致敷贴膏药脱落,可揩干汗液后,将胶膏加热变软,再贴到指定的穴位。
5、如在敷贴过程中,敷贴边缘有红色丘疹者,可少量涂擦抗过敏膏药;有皮肤起水疱、溃烂感染等情况,可用绿药膏外涂,必要时到外科门诊就诊治疗。有热感或微痒,轻度发红为正常现象,无须特殊处理。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咯黄痰、出血等,易过敏体质、敷贴局部有皮肤溃烂者都不宜敷贴,宜先控制症状,而后考虑冬病夏治。
此外1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但此类患儿仍不要错过冬病夏治的机会,可考虑口服中药,调整阴阳,趁病情缓解之际,提高免疫力。(通讯员 李松涛)
来源:红网
作者:李松涛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