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吉首:三代村医守初心 中医仁术护乡邻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石玲 陈坤 编辑:梁楚桓 2025-11-10 09:48:07
时刻新闻
—分享—

吉首市融媒体中心11月10日讯(通讯员 石玲 陈坤)在吉首市峒河街道振武营村,“老石家”的中医名声响当当。从爷爷石家兔,到父亲石大柒,再到如今的小石石云高,三代人接力行医七十余载,凭着一手精湛的中医技艺,默默守护着一代代村民的健康。

爷爷石家兔:正骨妙手,仁心解痛

上世纪50年代,石家兔背着药箱走村串户,尤擅中医正骨。那时村路难行,村民劳作、孩子玩耍,摔伤骨折时有发生。一次,邻居孩子从房顶摔下,小腿骨折变形。石家兔摸骨辨位,用自制夹板固定,再敷上熬制的接骨草药。他每天上门换药、调整夹板,不出一个月,孩子已能下地行走。凭借“摸骨准、固定稳、草药灵”的口碑,他的名字传遍十里八乡。石家兔常说:“咱庄稼人看病不容易,能让他们少遭罪、少花钱,就是积德。”

父亲石大柒:承古拓新,熏洗祛疾

石大柒在父亲药方基础上,针对腰肌劳损、慢性腰痛,钻研出“中药熏洗法”。他以艾叶、生姜驱寒,牛膝、木瓜通经活络,配以桑寄生、五加皮补益腰肾,将草药煮二十分钟,先熏后泡,热气裹挟药力渗入肌理,有效缓解僵硬酸痛。村民老吴因扛化肥闪腰落下病根,每逢阴雨便疼痛难忍。石大柒每日上门为他煮药熏洗,并教他将药渣布包热敷腰眼。连续熏洗十天,老吴腰部僵硬感明显消退;坚持一月后,不仅重物能扛,连久坐腰痛也悄然消失。对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他还采用“熏洗+药膏”联合疗法,村民刘婶发病初期疼痛难忍,翻身困难,经熏洗放松肌肉后贴敷活血药膏,二十天便恢复正常生活。

小石石云高:守正创新,温情守护

如今,石云高接过了祖传药箱。他在继承家学的同时,积极学习现代中医理论,推动传统疗法走向精准化。治疗骨折时,他结合X光片确认位置,再施以祖传手法复位;小儿推拿前,总会先与孩子互动,消除恐惧;诊治带状疱疹时,他改良中药膏工艺,使药效更持久稳定。去年寒冬,村里孩子玩耍时不慎骨折,石云高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康复锻炼”综合疗法,让孩子快速康复,并教会家长基础按摩手法。面对顽固带状疱疹患者,他依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方,最终助其根治。

出诊之余,上门服务是石云高的重要工作。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都由他定期上门照护。患有高血压的刘爷爷,一直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刘爷爷,今天血压有点高,是不是昨天忘记吃药了?”石云高轻声询问。老人不好意思地挠头:“昨天孩子回来,一高兴就忘了……”石云高一边写下用药时间表贴在床头,一边叮嘱:“降压药可得按时吃,我给您写个提醒,以后不能再漏啦。”临走时那句“有啥不舒服,随时打电话”,承载的是医患之间亲人般的信任。

近年来,国家医疗惠民政策如春风拂遍山乡,村卫生室开通医保报销,村民看病不再为钱犯愁。“云高,现在政策真是好,这次拿药才花了十几块!”陈大妈拿着报销单笑容满面。石云高点头回应:“是啊,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医疗,咱们负担轻多了。”

夜深人静时,石云高常翻看爷爷留下的草药图谱。泛黄的纸页上,不仅记载着医术精髓,更镌刻着三代人的行医初心。他深知,村医工作平凡艰辛,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丰厚报酬,但每当看见村民康复后的笑容,听到那声亲切的问候,便觉得一切值得。“我生在山里,长在山里,根就在这里。只要村民需要,我会一直守护下去,做他们健康的守门人。”这是石云高的心声,也是他不变的承诺。

三代村医,一把草药、一双妙手、一颗仁心。从爷爷的正骨药箱,到父亲的熏洗良方,再到石云高的守正创新,他们用中医技艺守护着乡土健康,让“不舒服就找石家村医”这句老话,在岁月流转中愈发响亮。

一审:段锦仪

二审:石艳 

三审:向军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石玲 陈坤

编辑:梁楚桓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