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李聪甫学术思想研究室以中医运气理论为基础,借鉴六曜论平气的新方法,探索整体医学临床途径,建立了节气时病提醒体系,并出版《节气时病五十二方》,对乙巳年从立春到大寒的52周每周进行一次节气时病提醒,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分析,总结每周高发疾病对应的证型。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中药、中成药或代茶饮、穴位按摩等方面的建议,即“五十二方”,供读者参考,为广大读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写在前面的话:本书将时令节气和不同体质相结合,旨在为读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指明方向。出现不适请您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本周历法解析
【2025年3月31日——2025年4月6日】
本周节气:
春分节气第三候,清明节气第一候。春分第三候始电,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春分后阳气渐旺,阴阳相搏强烈,自然界电闪雷鸣,暖阳照射,桐树也绽放出嫩绿的新叶。
运气分析:
本周处于乙巳年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岁运是少金,受五运六气的寒水影响,加之清明时节多雨水,自然界中水湿更重,阳气被遏较上一周更加明显。
本周病症:耳鸣。
病证分析:
耳鸣不光有肾虚的原因,气郁化热和清窍不利也是两个常见的原因。清明时节的升发之气被寒水抑制,自然界又多雨,整体状态沉闷,不利于肝气的升发。郁久肝经内热重,肝经循行过耳,又因清气不升,耳窍失养,发为耳鸣。平时肝火旺、痰湿重,自觉头晕的人须多加注意。
2、中医学有关辨识
中医学认为,耳鸣是指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病机:
耳鸣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风邪侵袭、痰湿困结或肝气郁结,邪气侵袭经络,犯于清窍,耳部经气受阻故发耳鸣。虚者多由脾胃虚弱、心血不足或肾元亏损所致,肾开窍于耳,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清窍,耳部精血不足,经脉空虚,久之发耳鸣。
证治分类:
1.风邪侵袭证
临床表现:耳鸣骤起,病程较短,可伴耳内堵塞感或听力下降;或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证机概要:风邪上犯,经气不利。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代表方:芎芷散加减。
2.痰湿困结证
临床表现:耳中胀闷;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淡无味,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痰湿困结,蒙蔽清窍。
治法:祛湿化痰,升清降浊。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3.肝气郁结证
临床表现: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情志抑郁或恼怒有关;胸胁胀痛,夜寐不宁,头痛或眩晕,口苦咽干;舌红,苔白或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气机不利。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通窍。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4.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劳累或思虑过度有关,或在下蹲站起时加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证机概要:清气不升,经脉亏虚。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代表方:益气聪明汤。
5.心血不足证
临床表现: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有关;心烦失眠,惊悸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心血不足,清窍失养。
治法:益气养血,宁心通窍。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6.肾元亏损证
临床表现:耳鸣日久;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证机概要:肾精不足,耳窍失养。
治法:补肾填精,温阳化气。
代表方:肾气丸加减。
3、调养与防治常规建议
本周高发的耳鸣,轻者属于脾胃虚弱、清气不升,郁久可转变为肝气郁结,痰湿体质的人多发为痰湿困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防治。
1.情志调养
自然界中阳气被郁,肝气难以疏泄,此时更应该调畅情志,积极接触一些正能量、有趣的信息,使自己的心情开朗起来。切勿过多忧虑,否则会加重肝气郁结,直接导致肝经瘀堵。肝经循行过耳,如若瘀堵,则会加重耳鸣。
2.起居调养
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障碍如睡眠时间不足可能会诱发耳鸣,睡眠障碍和耳鸣还会互相影响。此外,要远离日常生活中引起耳鸣或者听力损伤的因素。
3.饮食调养
忌食肥甘厚味,造成耳鸣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痰火互结,油腻、难消化的食物郁久生痰湿,痰蒙清窍可导致耳鸣。同时难以消化的食物也会加重脾胃负担,脾虚则清阳不升,耳部经脉空虚亦发为耳鸣。患者在春天可少食牛肉、羊肉等发物,适量多吃水鸭、银耳等平补之物。睡前忌饮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品。
4.运动调养
春季运动的主题是升发肝气,可以早起散步,做一些舒展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顺应肝的升发之气。运动时要注意避风寒,不去湖边等水多的地方。
5.中成药建议
补中益气丸,适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型耳鸣;六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耳鸣。
6.穴位建议
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睡前各按 5 分钟,以酸胀为度。肝气郁结者,可加太冲穴;痰湿阻滞者,可加丰隆穴、足三里穴。耳穴贴豆。取内耳、脾、肾、肝、神门,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4、现代医学的认识
耳鸣是现代医学中高血压、颈椎病、中耳炎、原发性耳鸣、梅尼埃病等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本周以原发性耳鸣为例进行介绍。
原发性耳鸣是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它既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流行病学: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耳鸣的患病率为 14.5%,其中大多数人(58.1%)对情绪无影响,更多人(75.8%)对生活无影响,但 29% 的耳鸣患者大多数时间或整天都有症状,严重者会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临床分型及主要表现:
临床上耳鸣极为常见,具体表现为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或头颅内外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流水声、电流声、沙沙声、咝咝声、嗡嗡声、唧唧声等,声感可出现一种或数种,呈持续性或间歇性,鸣响的部位甚至可出现在身体周围。部分患者常因听到这种鸣响声而影响正常生活。主要分型如下。
1.主观性耳鸣
这个声音只能由患者本人听到,它可能是耳听觉器官的一种异常反应。耳鸣是一种疾病的伴随症状,甲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均可以引起耳鸣。
2.客观性耳鸣
客观性耳鸣是由身体某部位产生的,不能够被掩盖的生理性声音。
(1)血管性疾病及头颈部外伤:血管性疾病最常引起搏动性耳鸣。如耳颞部附近的动脉血管,可能传递血液湍流的声音;头颈部外伤损伤耳部的神经、血管,也会引起耳鸣。
(2)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颞下颌关节中的肌肉、韧带、关节软骨与听觉系统相邻,与中耳共享部分韧带和神经。其出现损伤时影响耳神经,伴有下颌疼痛,或者下颌移动能力受限制,以及关节运动时弹响。
治疗方法:
1.主观性耳鸣
主要针对伴随的抑郁、失眠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阿普唑仑、阿米替林等。
2.客观性耳鸣
客观性耳鸣的治疗旨在改善内耳循环,如血管扩张剂、抗凝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源性的耳鸣,针对原发病,可采用多种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如良性动脉变异时,可结扎相应的病变血管。
来源:《节气时病五十二方》
编辑:李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