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医大家话中医,中西融合是大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婧 编辑:丁洵 2024-05-09 09:08:41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西医大家话中医”分享座谈会在京举行,《西医大家话中医》新书同期发布,韩济生、张伯礼、张运等院士共话中医药——

西医大家眼中的中医药什么样?中西医之间能够沟通联系吗?中西医未来会如何结合?日前,在北京举行的“西医大家话中医”分享座谈会上,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西医大家话中医》系列丛书第一、二卷发布。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张运分享了自己对该书的感悟。

640.jpg

《西医大家话中医》系列丛书主策划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表示,《西医大家话中医》详细介绍了王振义、韩济生、孙燕、汤钊猷、钟南山、陈香美、张运、葛均波、宁光、贾伟平等10位院士认识中医药、结缘中医药的精彩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研究中医药的故事,影响和推动更多的西医学习中医药知识,投入到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研究,促进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开辟我国医学创新发展的新赛道,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多原创性贡献。

一话:西医大家眼中的中医什么样?

中医药是中国独有的宝贵资源

“较早答应接受采访的是韩济生、汤钊猷院士,他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西医大家话中医》策划编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张立军介绍,“这本书立项之初,我也会担心,西医大家愿意谈中医吗?没想到他们很乐于表达自己对中医的认识和看法。”

韩济生在北京郊区通县结核病研究所的一次肺叶切除术中第一次见到针刺麻醉的效果;王振义使砒霜这个古老的药物正式步入现代药物治疗研究主流行列;汤钊猷目睹针灸治好了自己儿子、老伴和母亲的急性阑尾炎,从此深切体会到中医的疗效……这些西医大家与中医的结缘故事在书中一一呈现。

西医大家眼中的中医药什么样?

张运说:“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而不仅仅知道中医能治病,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中医’不仅仅是‘中国医学’,将来要变成‘世界医学’,就像西医被称作‘现代医学’一样。”

韩济生说:“传统中医药学蕴含着古人超凡的智慧,比如针刺要选穴、捻针可以加强疗效等都是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中医能传承上千年,肯定是有疗效支撑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宁光说:“中医思维对于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来说是一个独有的宝藏,中医是一个非常缜密的体系,可以给很多科学思路带来突破性进展,很多新药分子结构的发现也来源于中药。”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表示,《西医大家话中医》这本书展现了在西医界享有盛誉的大家对中医药的观点、认识,以及他们在“中西融合”和“西学中”过程中的体会、收获和成就,对如何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推进西学中事业发展,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该书的发布也引起了很多中医大家的关注。“《西医大家话中医》的选题独具视角,立意深刻新颖,反映了被访谈者的中西医诊疗观念和中西医协同发展的观点,给出了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答案,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希望该书能够吸引更多同仁加入中西医结合的实践队伍。”张伯礼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表示,首批采访的西医大家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是领航人,同时又在中医药学领域有所成就。这套图书的问世会吸引更多中医人、西医人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二话:未来医学发展路在何方?

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是方向

这套系列丛书里呈现了西医大家对中西医结合的思考,也是读者们关注的热点。

张立军介绍,书本内容带领大家从更高的角度认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思考中国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西融合是大势所趋,发展中西医结合新医学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书中展示了西医大家们对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路径的共识。

读完该书,张伯礼认为,中西医结合绝不是简单混搭,而是重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利用中西医各自特点,增强内生动力,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协同攻关,解决医学难题。中西医不是为了结合而结合,也不是为了协同而协同,最大的目的是为患者服务,以人为本,让患者获益。书中讲述了中西医结合的生动实践,也是书本的价值所在。

“中西医结合不是从理论上开始结合,而是从事实开始的。”韩济生用自己在针刺麻醉方面研究阐述对中西医关系的认识。

“我们国家鼓励中西医结合发展,倡导中医药走向世界。我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之路要走得好,首先得让西医专家能够接受中医药的概念、切实看到疗效。”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科心血管病学专家葛均波阐明了循证医学对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意义。

“两种医疗体系没有孰优孰劣,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否定、非此即彼,而是相互兼容、相互补充、彼此成就,共同造福于人类。”中国工程院院士、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贾伟平说。

三话: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如何壮大?

“西学中”让中西医人才相向而行

中西医结合需要中西医相向而行,这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就是中西医人之间的相互学习。

“‘西学中’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书中受访院士的一致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病学专家陈香美表示,“西学中”学的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优势、取长补短。

张运表示,从临床实践中自己观察到,有些中医药院校存在西医化的问题,还有些中医院很少开中药,都开西药。通过10位西医院士的经历作为样板来教育中医、教育西医,树立中西医结合的信心是很有说服力的。

该书读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研就是一位“西学中”的医生。他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西学中”的经历。

“我在急诊科工作,经常会遇到西医没有办法解决的急危重症。由于我的祖父是一位中医,于是我就希望找中医方法。有一次坐诊,我遇到一个饭后腹痛的患者,我给他用了一些解痉挛的药物、针剂,但效果不好。这时候我想到看过的《针灸甲乙经》,上面记载了胃俞穴,我尝试按压患者后背足膀胱经上的胃俞穴,仅仅15分钟,患者的疼痛便得到缓解。”赵研说,“这个病例让我很受启发,后来我参加了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班进一步学习中医。”

事实上,全国各地也已经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方法。

座谈会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米银军介绍,2023年四川省三部门联合出台了文件,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拓宽“西学中”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取得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颁发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结业证书的非中医类别医师,可申报中西医结合高级职称。这为“西学中”人员职称晋升创造良好条件。

钟南山表示,打破原先“中医只做中医研究、西医只做西医研究”的局限和壁垒,中西医工作者可以相互合作,中西医学技术可以相互配合,推动中西医研究真正地合并、真正地融合。

“希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西医结合能够造就未来新医学,更好护佑人民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内科专家孙燕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婧

编辑:丁洵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