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给中药材定做“DNA条形码” 陈士林院士谈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之路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周家夷 编辑:丁洵 2024-06-24 15:42:21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22日,第三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暨第十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在成都开幕。大会以《新时代“仁医论”:医学大整合,让人民少生病,为人民当仁医》为主题,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医学大咖,设有成都、北京双主会场和27个分会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进行了关于《科技创新与本草基因组学》的报告,并在《健康观察室》院士访谈中,针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_20240624153913.png

什么是本草基因组学?

“促进中医药学科最核心发展的支撑技术是化学技术。”陈士林院士介绍,屠呦呦教授利用化学手段从黄花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挽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这是现代化学技术和传统医学结合最成功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的结合,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研究中医药,有可能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新窗口,例如新品种选育、药材通过基因鉴定、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等一系列研究都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技术手段和方法。”

“‘本草基因组学’可让我们从基因遗传背景角度来研究中医药,为我们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陈士林院士说,每种中药材都有自己的“DNA条形码”,中药材DNA条形码的应用类似于“亲子鉴定”,对于需要鉴定的物种只需要用毫克量的实物,通过生物技术就能获得这个物种的DNA条形码,然后与中药基因数据库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中草药的物种,能够帮助破解中药材真伪鉴定难题、解决中药资源传承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中药鉴定上,实际上在很多不知道的物种上都可以进行鉴定。

如何认识中医药规范性?

在有些人的认识中,中医药依赖传统工艺,缺乏统一标准和安全保障,“我认为这是大家的误解。在我们现在的中药学科里面,包括中药从业者、中药制造,与西药的研究与西药学科的现代技术相通,甚至几乎没有区别,仅在设计和最后成型方面略有差异,例如中药里面有复方、单方,甚至单体化合物。在西药体系中,多数为单体化合物,或者进行结构改造。”陈士林院士介绍,现在的中药制药厂和西药厂一样具有很高的现代化程度,甚至很多药厂都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而且从产业体系、管理要求,包括新药的管理要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他呼吁大家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认知。

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我认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首先是基于疗效,正因此中医药能够几千年地传承到现在,核心在于它的疗效。”陈士林院士认为,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传承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延续、对人类健康的保证,都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的,“所以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我认为我们后续还需要加强包括中药的基础研究在内的很多内容,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中医药的奥秘讲解清楚。这可能是我们今后要走的更长一段路,也是让民众能更好地接受、使用中医药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陈士林院士认为,中医和西医都属于一个庞大的医学体系,不需要将其划分开来,“现在我们提到的中西医体系的本质是治病救人,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仍然体现在一个庞大的医学体系上。我们以实际疗效为基础,依靠科学技术,例如循证医学。我们需要以现有的量化指标为基础推动其发展。”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周家夷

编辑:丁洵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