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道地药材之乡”,怀化立足资源优势,将中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已突破268亿元——
“中国南方中药谷”正崛起
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
深秋时节,五溪大地层林尽染,硕果压枝。
天刚破晓,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开门迎客,装卸工们麻利地将一筐筐新鲜茯苓卸车、码齐,采购人群迅速围拢,看货、询价声此起彼伏,沉睡的小城在热闹的交易中被“唤醒”。
田间地头,机器轰鸣,黄精、天麻等道地药材迎来丰收。药农们俯身忙碌,为新采挖的药材去泥、分拣、装箱,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秋收的喜悦。
而在不远处的产业园,新引进的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为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持续注入新动能……
怀化,地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是南方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药材主产区,自古就有着“中国道地药材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怀化将中医药产业确立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系统谋划、重点打造,产业形态持续丰富,从“中医药+餐饮”延伸到“中医药+文旅”“中医药+康养”,逐步蹚出一条全链条、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沃土生金,好药源头活水来
(天麻)
中方县泸阳镇鸡公坡村的青山薄雾间,药香浮动。眼下正值天麻生长的关键期,工人们穿行林间,仔细查看即将迎来丰收的天麻长势。
“天麻娇贵,对温湿度要求严苛,好在雪峰山脉给了它最好的家。”怀化五溪金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细美道出品质的密码,地处800米以上高海拔的鸡公坡村,天麻全程不打农药、不施肥、少管护,产出的天麻天麻素含量远超国标数倍,铸就了“雪峰山天麻”的金字招牌。
“药材好,药才好”,这句朴素的老话,道尽千年药事的根本。
作为“中国道地药材之乡”,怀化地处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这里背靠巍峨的雪峰山脉,面临蜿蜒的舞水河,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共同孕育了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赋予了怀化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怀化坐拥中药材资源2340种,蕴藏量居全省首位。23个品种入选《湖南省道地药材目录》,占全省65.7%。好山好水产好药,正是怀化中医药产业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正清制药集团生产车间)
守护好中药材产业的“源头活水”,不仅需要标准规范,更离不开科技智慧的支撑。
在这一进程中,青风藤的国际化与产业化发展尤为亮眼。2020年,刘良院士工作站落户怀化,成为国内风湿免疫领域首家院士工作站。
2022年,在刘良院士的主导推动下,其团队与湖南正清集团共同制定的青风藤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怀化在中药材国际标准化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作为这一进程的关键实践,正清集团于今年4月凭借青风藤、山银花两大品种,入选湖南省首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单位,迈出了标准化种植的关键一步。
目前,该集团以ISO国际标准为指引,已建成青风藤“科、农、工、贸、医”全产业链体系。其在麻阳建设的ISO国际标准青风藤种子种苗基地,已建成种质资源圃、育苗基地和试验示范基地,优质种苗规模达100万株。
“我们与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家就正清风痛宁疼痛专科连锁经营达成意向,通过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联盟及怀化国际陆港,打通东盟、一带一路等国的出海通道,惠及世界更多风湿患者。”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飞驰说。
(山银花)
从“一棵草”到“一条链”,怀化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为此,怀化从源头把控品质,夯实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物质基础,高举生态种植旗帜,在全国首开先河,怀化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共同发布《中药材生态种植怀化宣言》,制定《怀化市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编印《怀化市中药材生态种植指南》《怀化生态种植本草图鉴》,大力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树立怀化中药材生态、优质、安全的行业标杆形象,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含野生抚育)达151.1万亩,其中人工种植98.7万亩,稳居全省第一,千亩以上连片基地达61个,绿野药乡,蔚然成势。
(“中国南方中药谷”闪耀香港国际中医药博览会)
从“深山小草”到“金枝玉叶”,从“养在深闺”到“扬帆出海”, 怀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中国南方中药谷”的金字招牌正强势崛起:
“中国南方中药谷——湖南怀化”作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唯一代表,亮相北京天安门《辉煌中国》主题展;
“中国南方中药谷”闪耀香港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怀化中医药健康产品广受追捧;
“怀化黄精”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赋能计划”;
《神农故里 药乡怀化》新书出版,夯实产业文化根基;
新晃黄精成为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靖州茯苓深加工产品荣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
世界科学院Iqbal院士工作站落户怀化,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招大引强,产业链上聚动能
(新晃黄精泰国市场招商会)
今年7月,新晃黄精招商会在泰国曼谷举行,吸引众多当地企业关注,一举达成9200万元销售订单,为新晃黄精进军泰国乃至整个东盟市场搭建了关键桥梁。
这份底气,源于品质——新晃黄精浸出物含量达70.9%,黄精多糖含量最高达27.7%,远超中国药典标准,在国内市场早已声誉斐然。
然而,好药材并非天生就是好产业。
曾几何时,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加工粗放、产业链短,怀化的道地药材一度陷入“质优价不优”的困境。
如何破局,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
怀化以“招大引强”作答——围绕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将中医药列为五大主导产业和三大特色集群之一,紧盯行业百强与头部企业,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推动产业链整体跃升。
引龙头,就是引活水;强链条,才能聚产业。
怀化构建起“市级领导挂帅、产业链办统筹、多部门联动、园区主体推进”的招商新格局,立足药材资源优势,科学编制招商手册,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成功吸引一批领军企业落地。
随着广药集团、修正集团、华润三九、上海医药、中国农垦、国药控股等知名企业陆续进驻,“链式效应”日益凸显,中医药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持续迸发活力。
走出去,是胸襟;请进来,是诚意。
正清集团、怀仁集团与中医药全产业链香港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广州守创中医药交易平台、香港标准暨检定中心达成合作意向。
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正在落地:
北京京澄园堂在会同拟投资2.2亿元建设淫羊藿综合开发项目;
苏州晟济药业在通道投资2亿元建设侗浴包生产线;
福建龙窠谷生物药业在新晃投资2亿元研发黄精小分子肽系列产品……
目前,全市在谈项目48个,意向投资额达30.7亿元。
项目是引擎,投资是动能。当前,市中医药产业链在建项目达74个,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8.5亿元。
国药控股物流二期、新龙源中医药、金尚环保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进展迅速,已基本建成;
修正药业生物医药项目已正式投产;
利泰制药销售公司已开业,厂房建设稳步推进;
补天药业茯苓三产融合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加工户陆续入驻;
怀仁生态健康养老产业园正加快建设……
一串串数字,是怀化中医药产业链“强筋健骨”的最实注脚,更是未来发展的硬核底气。
三产融合,跨界出圈闯新路
三产融合,关键在一个“融”字。土特产也一样,光靠“老本”走不远,必须创新,才能跳出“原材料”的圈子,闯出更大名堂。
(湖南省首届“怀味长寿药膳”厨王争霸赛现场)
在9月16日的湖南省首届“怀味长寿药膳”厨王争霸赛上,就亮出了新成果——一套跟着24节气走的“怀味长寿药膳”,把“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养生智慧,变成了看得见、尝得到的时令美食。
黄芪天麻炖乌骨鸡、黄精血粑鸭、天麻玉竹炖羊肉……厨师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药膳佳品一出炉便引得食客连连称赞。靖州茯苓炖蹄花、怀化黄精雪峰乌骨鸡等怀味药膳走进北京新华社等机关食堂。
(推广中心研发的天麻炖鱼头)
“中医药+餐饮”的日渐走红,也让中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商机。
9月12日,怀化药食同源产品和“怀味长寿药膳”推广中心营业了。走进一楼,琳琅满目:靖州茯苓丁、新晃黄精茶、雪峰山天麻……上百种本地好货应有尽有。上到二楼,更是香气扑鼻,黄精牛三宝、天麻炖鱼头、茯苓糕等近50道创意药膳已经登场,都是根据老传统、用本地药材研发的养生菜。
“推动成立怀化药食同源推广中心,旨在搭建一个怀化食药同源产品销售和‘怀味长寿药膳’推广平台,弘扬药食同源养生智慧,打造‘怀化长寿药膳’区域公用品牌。”市中医药产业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文彪介绍,一方面,希望为药农和药食同源生产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让生产者的药膳食材及加工产品既能卖出去,也能卖出好价钱;另一方面,希望为广大市民提供消费指导,让消费者买到正宗、优质的健康产品。
(中医药夜市)
更接地气的,是火爆“出圈”的怀化“中医药夜市”。每当华灯初上,夜市里便飘起淡淡药香。
20多个摊位排开,看名医、做理疗、辨药材、品药膳……市民遛个弯的功夫,就能一站式解锁一场国潮“养生局”。
怀化还巧妙地把中医药和旅游融合在一起。目前,全市已打造了8条省级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和6家省级体验基地。新晃的黄精文化产业园、鹤城区的怀仁生态康养园都成了工业旅游示范点。
从山间采药人的躬身劳作,到产业园里的机器轰鸣;从“怀味药膳”的袅袅香气,到中医夜市的烟火温情;从国内市场的口碑相传,到东盟展会的订单纷至——怀化的中医药产业,正以生态为笔、创新为墨、产业为纸,绘就一幅“从一棵草到一条链,从一片叶到一个集群” 的蓬勃画卷。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黄莎
编辑:梁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