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冬,今日迎来“小雪”节气。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古人这样描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气温下降,使得原本的降雨渐凝成初雪,不过因为气温还不到极低,因此雪还不大,故称作小雪。
小雪时节寒潮频发,养生重点“避寒就温”
随着小雪节气气温下降,风、寒、湿邪逐渐凸显!此时头部受到风寒侵袭,可能导致头面部血管收缩,引起头晕、头疼、面瘫,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肺部受到寒邪侵袭,可能出现感冒、流涕、喷嚏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诱使慢阻肺、肺炎、哮喘等疾病发作。此外,冬日衣着偏厚且运动量少,热量容易囤积在身体内部而生内火,人易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干裂、鼻咽干燥等现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头部的表面覆盖了很多微血管,所以,在中医冬季养生理论中,首先要注意头部保暖,可以通过戴耳罩或毛帽来保护头部。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冬季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之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冬天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令阳气不断的损失,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技能的方法。
像数智慧中医提醒,除了头部保暖,冬季还要温养我们的肾气。给大家分享两个适合在冬季按摩的保健穴位,分别是位于足部内侧,脚踝后方的“太溪穴”,以及太溪穴上方两寸的“复溜穴”。
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肾经,按压太溪穴可以益肾降火,而按压复溜穴则是益肾,还可以改善四肢逆冷。除了按压这两个穴位之外,也可以每日睡前用温水泡脚的方式,来刺激穴位温养身体内的阳气。
御寒5宝,温补又暖身
胡椒:胡椒含有胡椒碱、胡椒碱及挥发油等成分,它的驱风寒、去湿气功效大,特别适合在湿冷时节食用。胡椒大致分为两类:未成熟果实晒干后果皮变黑者,称为黑胡椒;成熟果实外皮则呈白色,称为白胡椒。白胡椒的药用价值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而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生姜:姜被称为“驱寒圣手”,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做汤时多加些生姜做配料,能起到驱寒的功效。特别是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平日感觉手脚凉、怕冷的小伙伴,可以熬点生姜红糖水喝,尤其适合女性朋友,有温经活血的效果。
像数智慧中医提醒,阴虚火旺的人群不能吃生姜,以免伤阴助阳。另外,腐烂的生姜也不能吃,里面含有的黄樟素,属于有毒物质,容易诱发食道癌或者肝癌。
大枣:大枣对身体好处不少,民间有“一日吃仨枣,一生不显老”的说法。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它富含铁元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病后体弱、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
茴香:凡绿叶蔬菜大多偏于凉性,而茴香菜却是温性的。茴香温热的作用,在绿色蔬菜中可以说排名第一。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本草汇言》记载,“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称其辛香发散,甘平和胃,可温中散寒,立行诸气,有温肝肾、暖胃气的作用。
羊肉:羊肉味甘而不腻,入脾、胃、肾、心经,性温而不燥,冬季食用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尤其是对体虚怕冷的人群来说,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补元阳,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当归、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羊肉属大热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顺应四时,谨慎起居
在小雪时节,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太阳出来才起床,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又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早卧是顺应阴精的收藏,晚起有利于阳气潜藏。
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我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情绪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情绪低落时,可以多晒太阳,以振发体内的阳气,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也可以多听音乐,特别是轻音乐,它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帮助抑制人的情绪波动;还可以多参与社交娱乐活动。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雪节气时,还应该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在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幅度,循序渐进;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应选择每天上午9点以后,避开大风、大雾、雾霾天气,否则也会对健康不利;运动不宜剧烈,当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适合的运动有太极、瑜伽等,配合深呼吸,有利于排出浊气。
像数智慧中医提醒,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拒绝晨练”。如果不想外出运动,可以选择冬季室内健身“五搓”:搓手、搓脸、搓头、搓脚、搓胸背。(通讯员 李松涛)
来源:红网
作者:李松涛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