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湖湘中医”进行关注
五一假期
自驾游、长途大巴出行热潮涌动
然而对于众多晕车党来说
旅途却成了 “渡劫现场”
头晕恶心、冷汗直冒
甚至呕吐不止的症状
让出行体验大打折扣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推拿科主任朱伟教授指出
中医认为
晕车与脾胃虚弱、肝气失调
气血失和密切相关
通过提前调理脏腑功能和掌握科学防晕技巧
能让晕车党在五一出行中轻松看风景
专家提醒
中医通过刺激穴位可调和气血、平肝降逆,“止晕三穴” 能秒速缓解不适。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 2 寸(三横指)、两筋之间,拇指用力按压 30 秒,左右交替,乘车途中每隔 15 分钟按压一次,可宁心安神、和胃止呕;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第 1、2 掌骨之间凹陷,向掌心方向用力掐按,以酸胀为度,能通调肠胃、升清降浊;
乘车前 20 分钟,用拇指按揉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 3 寸(四横指)的足三里 3 分钟,或贴敷生姜片,可健脾和胃,增强抗晕能力。
针对脾胃虚寒、肝气郁结的易晕体质,中药贴敷与茶饮内外兼调更有效。新鲜生姜切片贴于肚脐(神阙穴)或内关穴,可抑制胃气上逆,研究证实能减少 40% 的恶心感;由 5 克陈皮、3 克薄荷叶、3 片山楂沸水冲泡 10 分钟制成的陈皮薄荷茶,出发前 1 小时饮用,途中小口含服,可理气健脾、醒脑开窍,预防眩晕呕吐。
此外,长期易晕车者可每周艾灸中脘穴、足三里,常喝茯苓山药粥调理体质;乘车前听轻音乐放松,进行 “反向心理暗示” 调节心理;6 岁以下儿童可使用儿童晕车手环,含服话梅、柠檬片防晕。
科学乘车技巧同样关键。乘车前 2 小时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牛奶、辛辣,还可将晕车贴提前贴于耳后翳风穴或肚脐;乘车时,大巴选前排靠窗位,船只坐中层,飞机选机翼附近,目视前方地平线或闭眼休息,保持空气流通,用清凉油提神;紧急时刻,可通过闻新鲜橘皮精油、按压耳垂后凹陷处的耳神门穴救急。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依赖晕车药物可能掩盖体质问题,严重晕车者服用茶苯海明片需遵医嘱,反复晕车者建议节后通过针灸、中药标本兼治。
这份实用的防晕车秘籍
快转发给身边的 “晕车星人”
助他们五一假期告别头晕目眩
尽情畅游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