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中医界,有这样一位名医:他师从国医大师,深耕临床与科研四十余年;他扎根基层,让国家级诊疗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他坚持“医者仁心”,用四十年坚守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他,就是全国知名中医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卜献春教授。
深耕中医四十载,成就领域标杆
作为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卜献春的从医之路始终与传承和创新紧密相连。师从国医大师刘祖贻,他不仅继承了老一辈中医的学术精髓,更在四十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诊疗体系。
在学术领域,他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刘祖贻临证精华》等专著,担任多项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学术组织重要职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而在临床诊疗中,他的“调代谢首重脾肾,着眼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理念深入人心。针对代谢综合征,他研发的“养阴降糖膏”“滋膵通脉饮”等院内制剂,让众多糖尿病患者摆脱了病痛困扰;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他提出“肝郁痰瘀”核心病机理论,研发的“复方解毒散结颗粒”让患者免受手术之苦;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他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法,创下显著疗效。从“四高”疾病到不寐、更年期综合征,他的诊疗总能直击病灶,尽显中医智慧。
扎根基层送健康,乡亲心中的“活菩萨”
“把患者当亲人,才能做得更好。”这是卜献春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四十年来的行动指南。
常年深入基层义诊,是他不变的坚持。每年,他都会率队前往永顺县松柏镇卫生院,为200余位乡亲问诊,推广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开具近200张中药处方,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名医的服务。
2023年的松柏镇义诊中,一位78岁的独居老人让他印象深刻。老人长期用多种西药治疗糖尿病,却始终面临血糖波动大、失眠、便秘等问题。卜献春为其开具调理脾肾、改善肠胃功能的中药方剂,仅3周,老人的饮食、睡眠、排便便明显改善,血糖也趋于稳定。乡亲们感动地称他是“从长沙来的活菩萨”。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他还在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挂牌成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定期坐诊、查房、带教,把优质中医资源延伸到更广泛的区域。
六旬仍守一线,用坚守诠释“医者无休”
如今已年过六旬,双鬓染霜的卜献春,依然保持着每周五天出门诊的节奏。门诊量极大,他却从不限定号数,常常接诊到最后一位患者离开;连续问诊导致嗓音沙哑,他仍会耐心对患者说“不急,慢慢讲”;即便门诊再忙,每周去住院部查房的习惯也雷打不动。
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临床中,他反对过度医疗,注重身心同治,尤其重视情志调摄对疾病康复的作用。他常说:“中医优势不可替代,西医技术可为补充。”比如将足浴疗法与离子导入技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便是他融合中西医优势的创新之举。
“中医重于传承与实践,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众多大师的言传身教不仅让我感受到中医之美之深之博,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位中医传承者的自豪。”回忆起从医的经历和学习的过程,卜教授深有感触。
作为学术传承人,他还大力培养青年中医人才,推动中医药基层传承工作室建设,为破解基层中医人才短缺难题贡献力量。从诊室到病房的两点一线,见证着他对生命的敬畏;处方笺上的字字斟酌,沉淀着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卜献春用四十年的从医路证明:真正的大医,既要精于医术,更要诚于医德。而他,正是这样一位用仁心仁术践行“厚德济生”精神的中医典范。
来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编辑:代宏婷 实习生 黎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