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院同款”三伏贴热销,专家建议别自行贴敷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傅容容 金浪 卢享君 周溪琳 实习生 周啸甜 编辑:丁洵 2024-07-10 09:23:23
时刻新闻
—分享—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今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共40天。一到三伏天,中医冬病夏治成为不少老百姓的健康选择。

经历一轮强降水后,近期长沙转入高温晴朗模式,人们纷纷感受到熟悉的“桑拿天”来袭。从中医的视角来看,此类气候易导致人体受到暑湿之邪气的双重侵扰,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有效手段,尤为适用。近期,“医院同款”三伏贴在线上线下热销。然而,三伏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专家建议开贴前咨询专业医生,不建议购买三伏贴自行贴敷。

自购三伏贴效果打折扣,还可能有健康隐患

一到三伏天,中医冬病夏治成为不少百姓的健康选择,其中三伏贴深受欢迎。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常选用一些温阳祛寒、除湿通络的药物制成丸剂,贴敷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利用药物的刺激起到治疗作用。

长沙市民小蓝是个“老鼻炎”,一到春秋季就发病。朋友说三伏贴冬病夏治效果很好,去年三伏天前夕,小蓝便在某线下商店购买了一盒“医院同款”三伏贴。小蓝凭感觉按照商品中的穴位图自行敷贴了几次,但觉得“没有所谓的灼热感,对鼻炎好像也没什么效果”。

今年三伏天即将来临,长沙各大医院开始了三伏贴预约。“自己买的没用,医院开的应该有效果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蓝来到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星沙院区,想要预约三伏贴。

在接诊过程中,针灸康复科的张衡才副主任医师对小蓝进行了细致问诊。经过评估,张衡才认为小蓝当前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宜敷三伏贴。“您的舌苔呈现黄腻,并伴有口干、口苦以及大便黏滞的症状,表明您的呼吸系统问题并非主要由寒邪引起,而是湿热所致。”随后,张衡才根据小蓝的病情,开具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原来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还好今年问了医生,盲目跟风真怕出什么问题。”小蓝给记者展示了在商超购买的三伏贴,虽然商品背后的注意事项说明了婴幼儿、孕妇、皮肤破溃者、皮肤病患者及皮肤过敏者禁用,但并未进行更详细的指导,内附的穴位参考图也较为简略,普通人很难找准穴位。

张衡才介绍,三伏贴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为了安全性和疗效,不建议盲目网购三伏贴或跟风敷三伏贴,最好找中医师进行辨证,根据症状结合体质进行选药、配方、选穴治疗,这样更有针对性,效果才更好。

另外,使用三伏贴等需要正确辨病辨证,并非所有病都适用,如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就不适用;也不可依靠冬病夏治这一单一疗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仍需根据个体情况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

“蒸笼”天气,三伏贴可以扶正祛湿

今年长沙遭遇了长时间的降雨天气,近几日气温骤升,形成了一种“先增湿后高温”的气候模式。大家普遍感到置身于蒸笼之中,难以适应。

中医认为,夏季雨后,湿度增大,人体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近几天忽然升温,人体容易受到暑湿之邪气的双重夹击,易发口渴、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关节酸痛、心烦等症状,常见感冒、肠道传染病、中暑等疾病。

张衡才介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三伏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调理体质具有显著效果。根据“天人合一”和“春夏养阳”原则,鉴于三伏季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皮肤温度较高,经络最为畅达,可利用这一时机运用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使药物由体表到经络,由经络入脏腑,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湿的目的。

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疼痛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还有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等,均可在此时进行调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冬病”症状减轻或消失。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症状,贴敷时间也有不同。市民可在贴敷时咨询专业中医师,选择相适应的种类。

值得注意的是,三伏贴也有禁忌人群:1岁以下小儿和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对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患者、敷贴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患有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的患者等,都不适合敷三伏贴。

三伏养生,避开这7种“坑”

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气候最潮湿、人体感受最闷热的时段,但也是养生的好时候。市民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和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规律作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身体健康。

张衡才建议市民,避开三伏天养生禁忌:

忌冷饮过多。摄入大量冷饮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等。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不宜摄入冷饮,以免发生血管收缩,导致疾病加重。

忌冷风直吹。进入夏日,很多人开启全天候空调模式。猛吹空调容易引起寒邪入侵肢体关节,导致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此外,每年因猛吹空调导致面瘫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忌快速降温。夏日外出归来,人们常常会立即洗冷水澡,或是开电扇、吹空调,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甚至因心脑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诱发心脏病、头晕、晕厥等。

忌过量饮酒。人体在三伏天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湿热过盛容易诱发皮肤疮痈肿毒,若大量饮酒,助热生湿,好似“火上浇油”。

忌过于清淡。夏天昼长夜短,人们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增加营养食品满足人体代谢需要,新鲜蔬菜、水果也可以补充水分。

忌剧烈运动。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不提倡户外、白天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中暑。建议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微微出汗为宜。出门时,可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十滴水、风油精等。

忌情绪激动。夏日炎热,人也变得“易燃易爆”,但情绪波动过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傅容容 金浪 卢享君 周溪琳 实习生 周啸甜

编辑:丁洵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