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中医进行身心双重疗愈时,200元挂号费贵不贵?

来源:红网 作者:裴琳 编辑:汪敏星 2025-03-23 18:37:13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裴琳(西南科技大学)

在青岛,有一位脉诊技术精湛的中医大夫,她的名字叫史俍元,1986年出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拥有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治未病科主任。由于其卓越的医术,她的号可谓一号难求,尽管她的挂号费已经高达200元,但仍有患者形容抢号难度“比抢春运火车票还难”。(3月22日 大众新闻-半岛都市报

这位名为史俍元的80后女中医,以脉诊探知体质、个性甚至情感创伤的能力,诊室也被称为“半个心理门诊”。当中医突破“开药治病”的传统角色,成为融合身体诊疗与心理疏导的复合型服务时,其服务定价的合理性究竟应当如何界定?

在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遍不足50元的背景下,200元的中医诊疗费无疑显得“刺眼”。但若细究其服务内核,这一定价实则映射出医疗价值评估体系的矛盾。史俍元的问诊过程往往持续半小时以上。她通过脉象分析患者体质、情绪与潜在健康风险,在开具药方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实现了对患者“生理-心理”状态的同步解读。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大量人群处于“亚健康”与“情绪亚健康”的叠加状态。可能西医体检报告显示正常,但患者仍被失眠、焦虑、慢性疲劳困扰。史俍元诊室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同时承担着传统中医馆与心理咨询室的双重功能。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技术手段”,更是抚慰心灵的“情绪容器”。史俍元的诊疗实践证明,中医可以弥补现代医学在身心交互领域的认知空白。

200元挂号费引发的舆论分歧,实则映射出社会对中医价值认知的分裂。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这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位相悖;而支持者则强调,相较于动辄千元的心理咨询或数千元的西医专家会诊,这个价格物超所值。

在公立医疗体系强调普惠性的框架下,医生劳动价值长期被系统性低估。中医专家接诊时间往往更长,通过价格机制筛选需求或是维持服务品质的无奈选择。更深层的悖论在于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分裂:我们既期待医生如圣人般无私奉献,又默认律师、心理咨询师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对医疗行业人文属性与专业价值的认知错位。

破解中医定价争议的关键,需建立多层次的中医服务供给体系。对于基础性疾病防治,应通过医保覆盖、社区中医馆建设保障普惠性;而对于史俍元这类提供个性化深度服务的中医师,则应允许市场化定价满足差异化需求。这既避免了“神医化”的过度炒作,又为中医创新保留了生存空间。在政策层面还需突破两大瓶颈:其一,建立中医特色服务价值评估标准,将脉诊时长、辨证复杂度等纳入定价体系;其二,完善“名医工作室”制度,通过师承培养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当更多青年中医能通过技术深耕获得合理回报,当患者可在基础门诊与高端服务间自由选择,“200元挂号费”将不再是被围观的奇观,而成为医疗市场多元共生的常态。

当一位中医师的手从脉搏移向心灵,当望闻问切的过程成为情感宣泄的通道,200元换取的或许不只是药方,更是一次对疲惫灵魂的温柔托举。在计算挂号费高低时,我们既要考虑技术含金量、时间成本与市场规律,也需看见那些无法被量化的精神抚慰价值。毕竟,在疾病与孤独双重蔓延的时代,能同时治愈身体与心灵的港湾,本身就是无价的。

来源:红网

作者:裴琳

编辑:汪敏星

本文链接:https://zyy.rednet.cn/nograb/646947/67/148077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医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