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所牵头编撰的《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系列丛书(共14卷)已全部出版完成。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内页。
红网时刻新闻1月10日讯(记者 李香枝 通讯员 刘洁)日前,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所牵头编撰的《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系列丛书(共14卷)已全部出版完成。该丛书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并高分通过国家验收,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
“该书既有湖南自然社会概况、中药资源种类等总体情况介绍,又有湖南特色中药资源的历史源流与生产现状阐述, 还对4500多种中药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书可作为认识和了解湖南中药资源的工具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助力湖南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中药产业布局、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的总主编黄璐琦对《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给予高度评价。
2011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水寒任技术负责人。湖南省先后分6批,实现了全省122个县级行政区域的中药资源普查全覆盖,共调查样地4598个,采集腊叶标本116443份,药材样品10204份,种质资源5913份,图片1519340张,数据约219万条。
湖南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创新性地应用了大量现代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比如: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技术与分层抽样方法,设置调查区域与样地更具代表性,能对蕴藏量的估算更加科学;野外调查中应用GPS、数码相机等信息采集软件,在获取经度、纬度、海拔与数码图片的信息化数据时,能让工作人员录入普查数据库,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更加方便快捷。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是一套图文并茂、可系统全面反映湖南中药资源家底的著作。该丛书共14册,分为上、中、下篇。上篇综述了湖南自然社会概况、中药资源调查历史、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情况、中药资源分布;中篇论述了35种湖南道地药材资源;下篇共收录中药资源4196种,其中药用菌类36种、药用植物类3799种,药用动物类315种、药用矿物类46种。另外,附录还收录了药用资源305种。
丛书以中药资源名为条目名,详细介绍了每一种中药材的药材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资源情况、采收加工、药材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附注等,对认识湖南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有效参考。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的编写资料均来源于野外调查第一手资料,书中的图片来源于野外拍摄,分布信息来源于凭证标本的采集地点,资源量来源于实际调查。该丛书充分体现了湖南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丰硕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香枝 刘浩
编辑:丁洵
本文为中医药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