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如今,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华瑰宝焕发出哪些新的时代生机?即日起,湖南日报社推出《岐黄之路·本草出“湘”野》融媒体系列报道,邀您走进本草世界,感受湘产道地药材的神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11月初,又到了一年里最后的黄精采挖期。
“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
如东晋名医葛洪在《抱朴子》中所述,神秘的本草王国里,黄精以独特的方式汲取天地之精华,备受瞩目。
雪峰山北麓,北纬28度。温暖的季风,携着雨水的浸润,滋养万物,孕育了神奇的“湘中药库”安化县。
曾经,黄精是此地先民果腹的“救命草”,也是他们心中的“仙草”。
如今,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湘九味”“安五味”核心产品黄精,正成为老百姓指尖上的“致富草”。
(安化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黄精生长提供优良条件。 通讯员 摄)
“冰碛岩上的仙草”
11月1日,晨曦微露。
省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张志国背上行囊,前往安化县,考察今年黄精的长势情况。
行至安化,县城被群山温柔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树叶的清新气息。
“这个地方太适合种黄精了。”张志国介绍,黄精喜阴,忌强光,不宜种在田地,多种在森林下湿润的山坡、灌丛中。安化森林覆盖率达76%,为黄精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张志国来到湘中腹地的一片静谧山林。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嗅觉,张志国很快便锁定了目标——枯叶与泥土之下,形态饱满、色泽金黄的黄精根茎正在积蓄能量。
年近七旬的张志国双手紧握锄头,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要透视土层,精准定位黄精的每一个生长点。
挥动锄头,深入泥土,每一次撬动既不过分用力,也不失时机地绕过那些错综复杂的主根系。
肥厚的根茎渐渐显露,一株完整的黄精被缓缓挖出。
张志国轻轻抖落根茎的泥土,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笑道:“这株黄精有10年了,品质上乘。怪不得古代幽居深山的人,忘记了已经长成的鹿茸。”
他引用的典故,来自宋代苏轼的《黄精鹿》——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东坡先生在山中游玩,落英缤纷,山间有水。而当地那些幽居的人,只知道采收黄精,却没有人看那已经长成的鹿茸。
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黄精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神奇之物。道教更是将黄精、人参、灵芝、茯苓视为“芝草类”,作为辟谷修炼之物,将其称为“四大仙草”。
“安化黄精还是‘冰碛岩上的仙草’哩。”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鹏程说。
距今约6亿至7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严重的“冰室气候”事件,地表平均温度降到零下50摄氏度。冰期后,又迎来“热室气候”事件。极冷和极热现象,诞生了稀罕少见的冰碛岩。
安化多冰碛岩。冰碛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不仅有利于黄精营养成分多糖、黄酮的合成与累积,还使该地区产出的黄精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张志国前往山林考察黄精长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珏 何佳洁 摄)
九蒸九晒
挖得几株黄精后,心满意足的张志国沿着蜿蜒的小径,来到潺潺流淌的小溪边,找了块平坦的大石头坐下。
他轻轻拂去黄精表面附着的泥土,将黄精浸入溪水中清洗。
黄精的根茎上生长着许多细小的须根,好似它的发丝。须根虽也是黄精的一部分,但在入药时需要去除。
拿起一把剪刀,张志国耐心又利落地将须根一根一根剪掉。黄精褪去了繁杂的“外衣”,露出像姜一样的本真面目。
将净制好的黄精放入木甑中蒸透杀青,倾出,沥尽余水,摊匀在干净的篾筛上,置于阳光下晾晒至七八成干,便可开启最重要的传统炮制工序——九蒸九晒。
秋日阳光明媚。位于柘溪镇的广硒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早已热气腾腾。
特制的灶台上,几口大锅一字排开,黄精被置于木甑内,开始第一次蒸制。
传统蒸制,得先用武火使蒸汽迅速充满甑内,待甑顶圆汽后,再转文火慢蒸。单次蒸制,耗时2小时左右,首次蒸制适当延长。
次日,将头一天晚上焖过的黄精取出,与蒸制时产生的黄精汁液拌匀,晒至七至八成干,便完成了一次蒸晒。
不过,在广硒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不见熊熊燃烧的柴火与锅内的沸水。蒸制黄精所用的蒸汽,由管道输送而来,直通木甑内。
“这么做,能保持足够的蒸汽量,保证黄精蒸液的纯度与品质。”广硒农业董事长李定球介绍。
每一次蒸制,都是对黄精内部成分的深度降解与激活;每一次晾晒,都在让黄精逐渐吸收天地之灵气,去除多余的湿气,便于营养成分转化。
宽阔的晒场上,早已摆满了蒸制好的黄精。工人们轻轻翻动,确保每一块黄精都能均匀地接受阳光的洗礼。
晾晒一天后,开始下一次蒸制和晾晒,如此反复。随着蒸制次数增加,黄精的颜色逐渐加深,质地也变得更加柔软而富有弹性。
“炮制过程关乎中药质量。蒸晒的关键,要看蒸制的工艺是否到位、晾晒的干度是否适宜。”张志国解释,作为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数字“九”可指实际蒸晒各九次,也可用来指代“大和多”。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中药炮制的一句古训。与中药炮制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位老专家始终掌握着自己的“火候”,秉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精神,执着地坚守着。
拿起一块成品,“黑如漆,甜如蜜,柔润光亮。”张志国竖起了大拇指。
(安化精心打造黄精宴,推出多道黄精药膳,让黄精走上寻常百姓餐桌。通讯员 摄)
与黄精共生
古称梅山的安化,自古就有黄精药用、食用的习俗。
黄精性平味甘,长期食用有补脾润肺、滋阴益肾、提高免疫力的妙处。目前,市面上含黄精的中成药约300种,黄精饮片用量也逐渐增加。
“到今年10月末,黄精产量已达200余吨,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以上。”李定球满脸喜悦。
他与黄精结缘已有7年。
2017年,李定球回乡创业。此前一年,安化县刚刚提出,把中药打造成富民强县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安化境内种植、食用历史悠久的黄精,从当地1277种中药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发展中药产业的首选项。
此后几年,安化黄精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县还对黄精生产经营秩序进行了一系列规范。
如今,在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手中,黄精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散发出新的光泽。
九蒸九晒后的黄精是当地的“招牌”;黄精酒、黄精茶、黄精果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黄精面膜、黄精洗发水让古老的中药材焕发新的活力……位于县城的安化黄精交易中心,琳琅满目的黄精产品,吸引了各方客商,也带富了更多的安化百姓。
“吃鸡咯。”11月7日,立冬,银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轻的“掌门人”蒋双辉,在中午特地制作了一锅黄精炖鸡,犒劳辛苦的员工们。
前一晚,他就将鲜黄精洗净,切好片,置入清水中浸泡。黄精与排骨、鸡肉慢火细炖,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久,汤汁浓郁,香气扑鼻。
“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多吃点。”家族世代炮制黄精的蒋双辉,招呼员工品尝黄精鸡汤。每一口,都是对辛勤耕耘的回味,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安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与黄精共生的故事。
“湘中药库”安化,正迈进属于自己的“黄精时代”。
(安化盛产多花黄精。 通讯员 摄)
【名片】
黄精,药食同源植物,其根茎既可药用,也可食用。
《中国药典》描述,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分别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作为中医药宝库中一味用途广泛的珍贵滋补养生药,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多糖、皂苷、黄酮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湖南是全国多花黄精主产区。安化种植的黄精,95%以上为多花黄精。
(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带富了更多的安化百姓。 通讯员 摄)
【产业链接】
2020年9月,第六届“湘九味”中药材论坛上,“安化黄精”品牌重磅推出,被列为“安五味”的核心产品。
如今,安化已集聚1家黄精种苗基地、70余家黄精种植基地和20余家黄精加工厂。一条集黄精种植、产地加工与炮制、流通的全产业链条,在安化悄然成型。
2023年,安化黄精种植面积已达10.55万亩,年产黄精1.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1亿元。
(安化黄精加工厂。 通讯员 摄)
【青年观察】
“冰碛岩仙草”的现代遐想
陈慧彤 徐琳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在前往安化县之前,我们早有耳闻,安化黄精是全国多花黄精的品质标杆。
当真正走进黄精的种植地、加工厂和交易中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药材的生长与加工,更是一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创新的碰撞与遐想。
站在晾晒场和九制车间,走过排排蒸屉,浓郁的黄精香气扑鼻而来,似乎蒸晒得越足,黄精醇香就越发浓厚。在讲究标准化、效率化的今天,“九蒸九晒”这样繁复的传统工艺还适用于生产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今天生活的快节奏,品质才更成了匠人的坚守。唯有经过一遍又一遍传统蒸晒的沉淀,黄精才能释出本味。
黄精茶、黄精果脯、黄精面等新产品的涌现,又将传统药材与现代消费需求结合,为中医药注入了更多年轻化的元素。
中医药的传承绝不仅仅是“守着传统不放手”,它更是一场勇敢的创新与探索。就像是“老字号”与“新潮”碰撞出的火花,传统中医药也正在被赋予更多年轻的元素。通过现代科技的加持,这些古老的草药正变得更加亲民、更加易于接受,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健康需求。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人走进安化的田间地头,走进黄精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铭俊 段涵敏
编辑:丁洵